Workflow
牧业:供给去化,改善可期
2025-08-05 11:20

行业分析 行业概况 - 牧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奶价波动主要受牛的生长周期影响(小牛到育成牛约13个月)[1] - 行业规模化趋势明显,2008年食品安全事件和2014年环保新政推动散户退出,2020年规模牧场占比达43%[2] - 行业竞争格局仍较分散,头部企业悠然牧业(375万吨)和现代牧业(300万吨)市场份额均不足4%[2] 奶价影响因素 - 供给端: - 进口大包粉价格差影响替代效应(国外大包粉便宜时替代生鲜乳)[3] - 政策(环保收紧或放松)和盈亏(奶价持续下跌导致牧场退出)影响存栏量[4] - 饲料成本占原奶销售成本的70%(玉米、苜蓿草价格上涨推高成本)[5][10] - 需求端: - 人口基数、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受收入和健康关注度影响)[5] 历史周期回顾 1. 2008-2013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需求受损,奶价下跌;2009年底供给收缩后奶价回升[6] 2. 2013-2018年: - 供给端承压(新西兰奶粉进口受限、口蹄疫爆发、牛肉价格上涨),奶价快速上升[7] - 2014年后进口大包粉增加导致奶价下行[7] 3. 2019年至今: - 2019年环保政策收紧,散户退出,存栏下降,奶价上行[8] - 2021年上游产能释放(小牛养殖周期约2年),供给过剩导致奶价进入下行通道[9] 当前周期与展望 - 现状:奶价持续磨底(最新数据3.203元/公斤,周环比降0.01元),90%牧场亏损[9][10] - 下半年趋势: - 供给端:夏季奶牛减产(10%-20%)、后备牛去化效果显现[11] - 需求端:乳制品消费旺季、生育补贴(3600元/年/婴幼儿)和新国标(禁用复原乳)提振需求[12] - 2026年展望:前期扩产影响消退+低产牛淘汰(青年牛需2年体现),奶价上行确定性较强[24] --- 企业分析 悠然牧业 - 业务模式: - 有机奶(成本加成定价,利润稳定)和优质奶(占比提升增强利润弹性)[13] - 奶价上涨4%可提升毛利率6个百分点,涨幅20%以上则毛利率改善超10个百分点[14] - 优势: - 大股东伊利股份采购占原料奶收入95%,未来采购量有提升空间(当前占伊利总采购30%)[16] - 特色奶占比高(占原料奶收入30%),差异化优势显著[16] - 产业链一体化(饲料种植到养殖全流程),服务200万头奶牛(自有60万头),规模效应降本[17] - 种牛业务龙头(市场份额30%,信控中心市占率50%),快速扩产能力[18] 现代牧业 - 业务模式: - 下游加工业务(三只小牛子品牌),权益法入账贡献年利润几千万[22] - 全产业链覆盖,解决方案业务规模28亿元(饲料+数据平台)[22] - 成本优化: - 2025年成本同比下降16.7%,精准饲喂和智慧养殖降本[21] - 主动淘汰低产牛,存栏下降但单产提升(原奶销量同比增10%)[19][20] 共同点 - 背靠头部乳企(悠然-伊利,现代-蒙牛),需求稳定[23] - 奶价上行周期中利润弹性大(历史PB中枢1.2-1.5倍)[24] --- 其他重要信息 - 政策支持:奶业振兴政策推动规模化养殖[8] - 肉牛价格:2023年上涨15%-20%,加速低效牧场退出[11] - 青贮采购压力:中小牧场资金压力大(8-9月采购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