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PCB 新材料对设备提出新要求?
2025-08-05 11:19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于高多层PCB(印刷电路板)和HDI(高密度互连)制造,涉及关键设备如LDI曝光机、真空蚀刻线、压机、钻孔及电镀设备等[1][2][4] - 核心公司包括国外设备龙头(博克、拉萨、三菱)国内厂商(大族激光、东威、新旗科技等)[10][12][13][15] --- 2 核心设备需求与技术趋势 (1)关键设备及工艺 - LDI曝光机:高多层板(如60层)需多次曝光(29次/平方米),国产厂商(新旗、远洲)已实现15微米精度[2][17] - 压机:国外品牌(博克、拉萨)主导高端市场,交期12个月+;国内组装可缩短至8个月,但顶级客户(如英伟达)仍依赖进口[10][11] - 钻孔设备: - 机械钻孔:用于通孔,背钻技术复杂(如60层板需从第60层钻至第10层)[8] - 镭射钻孔:三菱占据主导,产能达60-70台/月,HDI技术依赖其高精度[13][15] - 电镀设备: - 垂直连续电镀线(VCP):脉冲整流器提升阻抗比至20:1,单条线价格达2000万人民币(含脉冲功能+20%)[16][31] - 水平填孔线:东威等国内厂商技术突破,但高端市场仍依赖日韩设备[24] (2)技术路线差异 - HDI生产流程:22层5阶HDI需6次压合+6次激光钻孔+6次电镀填充,设备需求为传统PCB的数倍[4][5][7] - ASIC设计:Google采用34层机械盲孔(16+2+16),微软50层板(16+34),压合/电镀次数翻倍[29][33] --- 3 市场格局与国产化进展 - 高端设备依赖进口:压机、镭射钻机、窄板电镀线以日韩品牌为主,价格为国产品1.5倍以上[10][24][35] - 国产替代领域: - 钻孔/成型机:大族、维佳等已成熟,可替代日系设备[19][21] - LDI曝光机:新旗科技在细线路领域领先,载板国产化率仍低[17][27] - 电镀线:东威、中威在VCP技术突破,但高端市场(如苹果供应链)仍受限[16][24] --- 4 成本与投资分析 - 设备成本: - 高端VCP电镀线单条投资约2000万人民币,工厂需10+条线,总投资达数亿元[31] - 大竹压机单价300万+,配置影响产能[34] - 材料成本:金刚石钻针价格是钨钢的4-5倍,Q布(石英纤维)应用增加钻针磨损[25][26] --- 5 潜在风险与挑战 - 供应链瓶颈:高端压机交期长(12个月+),核心部件依赖进口[10][11] - 技术壁垒:HDI/ASIC对设备精度要求极高(如34层板承重需4.5吨/㎡),国产设备可靠性待验证[29][33] - 价格竞争:日系设备溢价显著,国内厂商需突破高端客户信任壁垒[35][36] --- 6 其他关键数据 - 产能对比:传统PCB vs. 22层HDI——后者需6倍压合/钻孔/电镀设备[5] - 市场份额:三菱镭射钻机占主导,月产能60-70台[13] - 国产化率:钻孔机械已成熟,载板曝光机仍低于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