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半导体行业(北美市场)[1][5] - 涉及公司: - INTC(英特尔)、TXN(德州仪器)、SPE(未明确全称)、GFS(GlobalFoundries)、AMKR(Amkor)[1][3][8][12] - 其他提及公司:AAPL(苹果)、TSMC(台积电)、Micron(美光)、Samsung(三星)[2][8][10]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Section 232)影响 - 政策内容:对进口芯片征收100%关税,但承诺在美国建厂的企业可豁免[2] - 关键时间点:企业需明确“在美国建厂的意向时间表”,否则面临追溯性收费[2] - 影响评估: - 短期:高关税不可行,但若给予企业调整时间,实际成本仅为美国本土建厂的高成本[2] - 长期:推动半导体制造回流美国(Reshoring),利好设备供应商(如SPE)[1][10] 2. 行业多极化趋势(Multipolarity) - 未来供应链需在消费地就近建厂,而非依赖单一区域(如美国本土)[3][7] - 市场误判:当前共识过度关注美国本土制造企业(如INTC、TXN),实际受益者应为具备全球布局能力的公司(如GFS)[3][12] 3. 公司具体分析 - INTC: - 挑战:需客户承诺支持14A制程开发,且面临TSMC亚利桑那工厂的竞争[8] - TXN: - 优势:美国工厂可规避关税,但设备成本3年内增长3倍,晶圆成本高于同行[8] - SPE: - 核心受益:美国半导体制造回流将推高设备支出(WFE),预计WFE强度从15%提升至更高水平[7][10] - Micron: - 美国工厂占比低(DRAM 1%、NAND 2%),但内存设备需求可能增长[10] 4. 市场机会量化 - 美国消费全球30-35%的芯片,但仅占13%的设备支出(2024年),存在约200亿美元WFE市场缺口[10] --- 其他重要内容 - 潜在风险: - 报复性关税可能引发全球贸易冲突[3] - 成熟制程逻辑芯片(如TXN、GFS)的边际受益较小,因投资已先行[10] - 行业评级:摩根斯坦利对北美半导体行业持“Attractive”(看好)观点[5] - 数据引用: - AAPL承诺6000亿美元美国本土制造投资[2] - 美光美国工厂产能占比(DRAM 1%、NAND 2%)[10] --- 注:SPE未明确全称,推测为半导体设备供应商;部分内容(如公司评级)因篇幅未完全展开[1][7][10]
半导体_北美对232条款的看法-Semiconductors North America Thoughts on Section 232
2025-08-07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