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有色金属(铜、铝、铅、锌)、贵金属(黄金、白银)、小金属(钨、锡、锑)及稀土、新材料(磁性材料、合金等)[1][2][9][10][12] - 公司层面未明确提及具体企业,但提到国内六大稀土集团、南美两大稀土集团及电解铝行业运行产能天花板(4,500万吨)[4][11] --- 核心观点与论据 铜市场 - 供给端瓶颈:矿端开采周期长(5-8年),冶炼产能易扩张,TCRC指标上升表示矿端宽松,下降则紧张[1][3] - 需求端:50%与电力相关(建筑、电力设备、汽车交通),库存需关注交易所及隐形库存[1][3] - 金融属性:美元计价受美联储政策影响,通胀预期及CFTC持仓数据关联价格[3] 电解铝 - 供给约束:国内产能接近政策上限(4,500万吨),海外受能源价格及通胀制约[4][5] - 需求替代:地产下滑但新能源车/光伏弥补缺口,吨铝现金盈利为负时企业可能停产[4][5] 黄金 - 定价逻辑:基于利率(与美债收益率负相关)、美元走势及央行购金(中国央行连续8个月增持至7,390万盎司)[6][7] - 长期趋势:央行储备调整支撑需求,美元信用弱化及通胀预期助推金价[7] 白银 - 供需缺口:2025年缺口达21%(需求降1%,供应增2%),工业需求占50%(光伏为主)[8] - 金融指标:金银比(当前87)与VIX指数联动[8] 小金属 - 钨:矿端约束明显,下游需求复苏推动长期看涨[9] - 锡:供给受限(品味下滑),电子行业需求驱动价格波动[9] - 锑:光伏玻璃需求增长(年化供给增速仅1%),供需趋紧[9] 稀土 - 供需趋紧:国内配额收紧,海外供给收缩,下游新能源/风电需求增量显著(预计超3倍)[10][11] - 政策主导:中国占全球主导地位,回收指标管控强化[10][11] 新材料 - 评估框架:长期看材料属性(如磁性材料认证/技术壁垒),中期看赛道景气度(软磁、永磁),短期看边际盈利[12][14][16] - 资本壁垒:高端磁性材料产线每千吨需2亿人民币投入[14] --- 其他重要内容 - 磁性材料:80%产能集中中国,上市公司具备资本/技术优势[11][14] - 工业金属金融属性:铜受美元/通胀影响,铝金融属性较弱[3][4] - 稀土应用:消费电子、风电、新能源车驱动需求[11]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中国黄金储备:7,390万盎司(约2,290吨)[7] - 电解铝产能天花板:4,500万吨[4] - 白银缺口:21%(2025年)[8] - 磁性材料资本开支:2亿人民币/千吨产能[14]
有色行业研究框架培训
2025-08-07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