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投资框架
2025-08-11 09:21

行业与公司 * 人形机器人行业当前处于培育期(2025年前)[1] * 特斯拉Optimus代表行业技术发展方向[1] * 中国在硬件供应链(关节模组、本体硬件)和运动控制算法方面进展显著[7] * 海外头部厂商包括特斯拉和谷歌[12] * 国内厂商如宇树、深圳众擎在运动控制算法表现突出[13][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发展阶段 * 分为四个阶段:培育期(2025年前)、商业验证期(2025-2030)、爆发期(2030年起)、衰退期[1][2] * 培育期和爆发期可能持续20-50年[2] 技术路径 * 特斯拉Optimus沿运动控制、精细操作、场景泛化三路径发展[6][10] * 需具备"聪明大脑"(生成智能模型)和"灵活身体"(机械部件)[5] * 灵巧手技术是重点,硬件和算法持续升级但方案未定型[8] * 关节模组是关键,线性与旋转模组将并存[21] 应用场景 * 当前主要应用:科研教育、商业接待、政府数据采集[4] * 未来需扩展至工业、商业、家庭领域[1][4] * 工业场景因结构化需求优先探索[4] 数据与模型 * 数据采集分合成数据(低成本)和真实数据(高精度)[17] * 特斯拉转向视频训练方法(2025年5月起)[17][18] * 具身智能模型发展滞后于非具身模型(如GPT)[11] 竞争格局 * 全球105家创业企业,90%面临激烈竞争[20] * 供应链厂商需具备规模化生产、快速迭代、低成本能力[28] * 关节模组核心壁垒:体积/重量/成本约束下的扭矩最大化[22] 重要细节 技术进展 * Optimus展示电池分拣、炒菜等任务泛化能力[9] * 国内运动控制算法通过强化学习快速迭代[7] * 电机趋势:空心杯、无刷有齿槽伺服、无框力矩电机[23] 供应链 * 关节模组由控制器/驱动器/电机/编码器/减速器构成[22] * 减速器类型(RV/行星/谐波)将按场景共存[24] * 触觉传感技术向电容方案集中(踏山科技占80%)[25] 评估标准 * 本体厂商能力维度:硬件/具身模型/数据/人才[26] * 北美某公司当前领先,国内存在短板[27] 投资策略 * 产业为长赛道(30-50年周期)[29] * 估值需匹配产业发展速度[29] (注:所有数据引用均来自原文编号,未添加额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