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光学设备专家交流
2025-08-11 09: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高端光学设备,聚焦光刻机技术[1] - 涉及公司包括ASML(i线/DUV/EUV设备制造商)、京上微装(LDI光刻机厂商)及国内光学加工设备厂商(成都、长沙等地)[16][19][22] --- 核心技术参数与原理 光刻机基础原理 - 投影式光刻依赖波长、数值孔径(NA)、工艺因子三要素[2] - 波长演进:i线(365nm)→DUV(248nm/193nm)→EUV(13.5nm),EUV需反射镜系统[2][7] 分辨率提升路径 - NA与分辨率成正比,浸没式技术(水介质)提升NA,28nm以下节点必备[5] - 工艺因子优化包括离轴照明、掩模板设计等,需Fab厂协同[6] 关键子系统要求 - 照明系统:均匀性需<1%,离轴照明滤基频光保留高频信息[9] - 物镜:波像差控制在几纳米(λ/100),需解决热效应[10][14] - 工件台:纳米级定位精度,支撑大面积曝光[11] - 光源系统:功率稳定性关键,DUV用氟化氪/氩,EUV用等离子体激发[3][12] --- 技术难点与供应链 光学材料挑战 - EUV无透射材料,依赖反射镜系统,研发难度高[7][8] - DUV/EUV镜片加工精度:DUV需几纳米面型精度,EUV需原子级评估[17][18] 国内供应链进展 - 高精度镜片加工仍依赖国家队,但国产设备(磁流变/离子束)已进入量产体系[19][25] - 国内光学加工能力接近海外水平,但高级镜片加工周期长(如离子束打磨DUV镜片需1个月)[19][28] --- 设备价值与应用场景 光刻机类型与制程 - i线:微米级;DUV通过工艺优化可达7/5nm;EUV专攻10nm以下节点(已应用至3nm)[15] - 逻辑/存储芯片制造差异:按需求选择技术类型[15] 设备成本结构 - 售价:i线(千万级)→DUV(数千万至近亿美金)→EUV(数亿美金)[16] - 光学系统占比:DUV占整机成本50%,EUV更高[16] LDI光刻机趋势 - 先进封装用LDI成本低(无需大口径物镜),但曝光面积小需多激光头并行[22] - 国内京上微装已发货500台,未来需求涵盖封装载板、光子芯片等[22] --- 其他关键信息 设备维护与寿命 - i线易损件:反光碗(镀膜损坏);DUV需每3-5年更换扩束镜等[21] 设计协作模式 - 国内系统设计能力初具,但分工合作仍存(如初抛外包、精抛自研)[23][24] 竞争对手 - 海外先进厂商未具体提及,需外部查询[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