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全球半导体及半导体资本设备行业[1] - 涉及公司:台积电(TSMC)、三星电子(SEC)、美光(Micron)、联电(UMC)、环球晶圆(Vanguard)、英特尔(INTC)、英伟达(NVDA)、博通(AVGO)等[3][8][12] ---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关税政策影响 - 差异化关税:欧盟芯片确认适用15%统一关税,韩国承诺不劣于他国待遇,日本或享最低关税但未明确,台湾地区及新加坡可能面临100%关税[3] - 豁免可能性:台积电、苹果(AAPL)、英伟达等因美国投资或豁免关税,但联电、环球晶圆等非美国本土产能或面临高税率[3][4] - 竞争格局:欧盟、韩国、日本厂商(15%关税)可能挤压台湾地区/新加坡厂商(100%关税)的市场份额[3] 细分领域影响 - 先进制程:台积电因美国亚利桑那厂投资受保护,客户转向三星或英特尔需2年技术迁移周期[4] - 成熟制程:三星受益于苹果/特斯拉订单(17%产能位于美国),格芯(GlobalFoundries)因美/德产能占60%具优势,联电/环球晶圆(台湾/新加坡产能为主)或受冲击[5][30][32] - 存储芯片: - DRAM:美光68%产能位于台湾,若未豁免将成本上升;三星/SK海力士(韩国产能)具成本优势[6][41] - NAND:铠侠(KIOXIA)日本产能或享最低关税,中国/台湾地区产能面临更高成本[6][43] - 设备厂商: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如应用材料AMAT)或受益于本土产能扩建需求[8][25] 宏观经济与供应链 - 成本传导:关税成本或由终端消费者及供应链分摊,台积电等强势供应商更易维持利润率[10] - 产能转移风险:美国政策不确定性或延缓晶圆厂长期投资决策[10] - 区域化趋势:极端情形下或形成“美国为美国”、“中国为中国”的割裂市场,抑制全球创新[11] --- 其他重要内容 数据与图表摘要 - 产能分布: - 台积电86%产能位于台湾,美国仅2%[28] - 美国当前DRAM/NAND产能仅占全球1%/2%,2030年预计升至7%/2%[46][48][50][52] - 客户结构:联电18%收入来自IDM客户,若IDM回流欧美生产将对其不利[39] 投资建议 - 推荐标的:三星(目标价78,000韩元)、SK海力士(310,000韩元)、台积电(1,260新台币)[13][14][17] - 谨慎标的:联电(目标价32新台币)、铠侠(1,500日元)[16][19] 潜在风险 - 政策执行不确定性:实际关税细则未公布,企业暂缓决策[11] - 技术迁移障碍:客户切换代工厂需2年周期,短期难替代台积电[4] --- 注:所有数据及观点均基于原文引用,未添加外部信息。
全球半导体 - 232 条款关税 - 比你想的更复杂_ Global Semiconductors_ Section 232 tariffs - More complex than you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