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Q225业绩预览)关键要点分析 一、核心业务表现 智能手机业务 - Q225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100万台(YoY +0.5% QoQ +1.5%)[2] - 中国区受益补贴政策及618购物节(YoY +8%) 欧洲(-1% YoY)和新兴市场(+1.4% YoY)表现分化[2] - 全年出货量预测维持1.75亿台 ASP因促销活动承压但高端化策略部分抵消影响[2] - 毛利率预计持平Q1(11.6%) 新兴市场占比提升与促销折扣形成对冲[2] AIoT业务 - Q225预计营收366亿人民币(2025全年预测1406亿 YoY +35%)[3] - 618促销导致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3]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将成未来成本控制关键[3] 二、电动汽车业务进展 - Q225交付量8.2万台(QoQ +8%) SU7 Ultra车型推动ASP升至24万/台[4] - 第二工厂产能爬坡成关键: 预计2025年新增5-9万台 2026年达30-35万台[4] - 当前订单交付周期42-60周 需观察需求可持续性[4] 三、财务预测调整 - 2025年盈利预测下调5.5% 目标价从62港元降至60港元[5][7] - 估值方法: 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业务采用22.5x 2026E PE 电动汽车采用2.0x P/S[5] - Q225调整后净利润预期下调10.4%至98.6亿人民币[12] 四、风险提示 下行风险 1. 智能手机原材料涨价及高端市场竞争加剧[15] 2. 中国IoT补贴退坡快于预期[15] 3. 电动汽车产能扩张不及预期[15] 上行风险 1. AI手机加速渗透带动高端机型需求[16] 2. IoT产品货币化进程超预期[16] 3. 互联网服务海外扩张提升整体毛利率[16] 五、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54港元(8月6日) 市值1348亿港元[7] - 2025E P/B 4.6x 净现金665亿人民币[6][7] - 12个月预期回报率11.1%(纯股价升值)[13] 六、历史估值 - 2025年3月以来维持"中性"评级 目标价区间60-62港元[35] - 当前估值隐含22.3x 2026E综合PE[11] ``` (注:根据要求省略了分析师信息、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完整保留了所有业务数据及预测调整细节)
小米-2025 年第二季度预览 - 核心业务季节性利润率下降,评级中性Q225 preview_ seasonal margin decline expected for core business; reiterate Neutral
2025-08-11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