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深度: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天地一体化通信可期
2025-08-11 22:06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网[1] - 主要公司:SpaceX(Starlink)、中国电信(天翼云)、中科图测控、蓝箭、星网、中国卫通、中国卫星[1][8][16][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发展 - 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从2023年初步布局进入2025年批量生产阶段 上游卫星制造扩产成熟 重点关注发射场排期、火箭产能及下游应用落地[1][3] - 地方政府出台密集产业政策 规划建设2-3个上万颗卫星的星座 为国家战略安全及6G基础设施奠定基础[1][4] - 商业航天产业核心价值量来自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 造星和火箭为成本项 降本压力大[3][23] 2 全球成功案例与商业模式 - SpaceX的Starlink实现商业模式闭环 通过火箭重复回收控制成本 猎鹰9号单位边际成本降至1,500万美元 民用标准版卫星造价约50万美元/颗[1][13][15] - Starlink2023年营收87亿美元 其中Starlink业务贡献41.78亿美元 通过天线终端(航空终端达15万美元)及订阅费变现[15] 3 中国商业航天特点 - 高轨领域发展完善(如中国卫通天通系列) 低轨通信卫星建设加速 高、中、低轨融合发展是趋势[6][16] - 国家队主导(星网)与民营企业(蓝箭)并存 星网优先满足国家安全需求 蓝箭在液氧甲烷火箭技术取得进展[17][25] - 测控环节生态逐步完善 中科图测控为首家上市公司[8][21] 4 下游应用场景 - 移动终端(手机直连)、高端制造业、机载/船载通信、低空经济 华为新机型成为商业航天催化剂[7][12] - 机载通信为当前最大市场 民航客户付费意愿高[22] 5 技术发展与挑战 - 火箭技术:液氧甲烷为方向 2025年下半年密集进行重复回收试验(天龙3、朱雀3等)[25] - 卫星载荷价值量占比60% 是上游关注重点[19] - 商业火箭资金与容错能力是主要挑战 国家队技术输出为主[18] 其他重要内容 宏观政策与安全考量 - 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 国家推动建设 与军事政治安全密切相关[9][11] - 美国SpaceX的"Starshield"计划配合军方需求 凸显地缘政治意义[11] 数据与时间节点 - 2025年下半年文昌新增发射工位 2027-2028年规划千颗级低轨卫星发射[20] - SpaceX猎鹰9号火箭回收后发射成本降至1,500万美元/次 "Starship"有望将低轨发射成本降至百美元/公斤量级[13][14] 细分领域机会 - 材料端创新(如3D打印)、算力星座(解决低时延)、导航(华测导航)及遥感(中科图形)赛道融合[26][27] - 佳云科技收购胜邦安全 布局卫星互联网加密业务[28] 短期催化因素 - 93阅兵、国庆等节点推动板块热度 华为新机型测试带动手机直连概念[2][12][31] 产业链参与者 - 造星环节:国家队(五院、八八院)与商业公司(长光卫星、银河航天)[24] - 运营主体:中国电信、中国卫通(高轨)、商业公司(低轨)[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