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读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模型升级、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趋势及对芯片供应的关注;7 月应用活跃度良好-Navigating China Internet_ Top AI_apps tracker_ AI model upgrades, ARR trends and focus on chip supply; healthy July app engagement
2025-08-14 09:36

行业与公司概览 - 行业:中国互联网与人工智能(AI)领域[1] - 核心公司: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腾讯、快手、美团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及AI初创公司如Zhipu、MiniMax等[1][6][36]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AI模型与芯片供应动态 - Nvidia H20芯片供应进展:美国可能恢复对华芯片销售,中国网信办(CAC)与Nvidia进行对话,若供应恢复,中国云服务商(CSP)资本支出(Capex)预计从2025年三季度起回升(Goldman Sachs预测3Q25 CSP总Capex环比增长42%)[1] - 国产替代与性能差距:中国AI模型(如阿里Qwen、Zhipu GLM-4.5)与全球领先模型(如GPT-5)的性能差距缩小,但仍有差距;阿里Qwen在全球模型排名中表现靠前(参见Exhibit 14)[1] 2 多模态AI与商业化进展 - 多模态应用:谷歌Genie 3和Veo 3推动实时交互与虚拟世界生成,可能影响游戏和视频生成领域竞争[1] - 商业化表现:中国AI视频生成模型(如快手Kling、字节Seedance)80%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来自海外,但仅占全球AI应用总收入的5%(全球ARR 290亿美元 vs 中国14亿美元)[1][26][28] - 主要应用场景:视频生成、图片编辑、对象识别占中国AI ARR的50%(Exhibit 10)[31] 3 用户参与度与AI整合 - To-C AI聊天机器人使用下滑:7月总使用时长环比下降6%(DeepSeek降10%,字节Doubao降13%),因AI功能更多整合至超级应用(如阿里AI地图、抖音AI搜索MAU达2.1亿)[1][6] - To-B AI加速渗透:企业端AI原生应用token使用量同比增长404%(应用内AI增长284%),Top 30 AI应用中66%由阿里、百度、字节、腾讯开发(Exhibit 6)[6] 4 互联网应用整体表现 - 总使用时长:7月同比增长6%(与6月持平),短视频(抖音主应用+19%/极速版+22%)、电商(+14%)、本地服务(+18%)领涨,长视频(腾讯视频-20%)和部分游戏(《和平精英》-11%)疲软[7][8][68] - 电商平台:京东使用时长同比+76%(食品配送推动),淘宝+11%,拼多多+5%;Temu全球MAU达4.46亿(7月环比+7%,美国MAU占比12%)[8][89][93] - 本地服务:美团使用时长+21%,高德地图+31%;饿了么因整合至淘宝,用户端时长-22%,但商户端+117%[11][96] --- 其他重要细节 AI模型与商业化数据 - 模型发布:2025年三季度中国公司密集发布多模态模型(如阿里Wan2.2、腾讯HunyuanWorld 1.0、字节SeedEdit 3.0)(Exhibit 54)[54] - 成本优化:快手Kling 2.1视频生成成本降至0.27美元/视频(与字节Seedance 1.0接近),低于Kling 2.0的1.33美元(Exhibit 13)[35] - ARR排名:Glority(PictureThis)以2.02亿美元ARR居首,快手Kling(1.42亿美元)、阿里(8000万美元)紧随其后(Exhibit 36)[36] 行业竞争格局 - 商户留存:淘宝千牛DAU占比36%,拼多多23%,抖音20%(Exhibit 35)[87] - 游戏表现:腾讯《王者荣耀》使用时长-3%,网易《蛋仔派对》降幅收窄至-11%(6月-21%);B站《三国志》份额稳定在0.3%[8][9] 风险与趋势 - 防御性配置建议:因电商和本地服务竞争加剧,推荐游戏(腾讯、网易)、出行(滴滴)、垂直互联网(小米、携程)等防御性板块[10] --- :数据来源为Goldman Sachs研究报告及QuestMobile、SensorTower等第三方平台,部分内容涉及外发模型与地缘政治风险[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