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器械:行业拐点已至,创新并购出海造就全球性龙头
2025-08-14 22:48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医疗器械行业[1] - 核心公司: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凯利耀华、美好医疗、亿纬科技、微创医疗、英科医疗、爱博医疗、新产业等[4][12][13][16][17] --- 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拐点与恢复迹象 - 2025下半年医疗设备板块增速压力缓解,招标数据改善[1][2] - 高值耗材受基数影响大,IVD领域受反腐、DRG、集采等多重因素影响[7] - 低值耗材和家用器械企业通过供应链调整规避风险,业绩开始恢复[7] - 2025年三季度高增长公司增多,下半年整体增速高于上半年[7][11] 2 结构性机会 - 高值耗材:电生理、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等国产化率低的赛道机会显著[19] - IVD低值耗材和家用器械:存在优质公司结构性机会[1][2] - 设备板块:2025年三季度龙头公司业绩拐点显现,上游公司受益于招标改善及海外订单[18][19] 3 国际化与估值重塑 - 海外市场空间是国内市场的数倍,国际化对企业估值重塑影响大[6][25] -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化路径包括市场导向型、技术导向型和客户导向型[28][29] - 联影、迈瑞等公司通过自有品牌出海,产品竞争力强(如重症医疗大模型、5T核磁等)[9] - 国际化公司外资投资比例提升,估值有望向美股靠拢[6] 4 创新与并购 - 创新:改进式创新为主,依托工程师红利和制造业优势[5] - 突破式创新案例:赛诺医疗颅内自膨药物支架、新麦医疗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等[9] - 新技术方向:AI医疗、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等[33] - 并购:行业整合加速,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扩展产品线和渠道[42][46] - 海外案例:美敦力、强生通过并购成为行业龙头[44][45] - 国内案例:迈瑞收购惠泰医疗,联影、奥华等通过并购扩展技术[46] --- 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1 政策影响 - 集采政策优化(如不再最低价中标)利好高值耗材估值修复[11][24] - DRG政策对IVD板块量价压制,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出清[20][24] - 医保对创新器械支持:新增100多项创新产品价格项目,部分省份豁免DRG支付[34][35] 2 细分领域动态 - 脑机接口:中国技术全球领先,翔宇医疗、爱朋医疗等布局康复和ADHD治疗产品[21][22][36] - 眼科耗材:爱博医疗屈光植入晶体获批,浩海生科二代产品进入临床试验[38][39] - 消化介入耗材:南微医学一次性内镜快速推广,艾尼斯研发内镜机器人[40] 3 公司业绩与估值 - 联影医疗:2025年三季度预计高增长,光技术能谱CT放量[4][36] - 迈瑞医疗:2025年三季度国内市场复苏,2026年增长加速[16] - 微创医疗:PS估值6倍(低于迈瑞8倍、联影11-12倍),国资入股带来治理改善预期[14] - 英科医疗:2026年东南亚订单释放,利润预计18亿元(13倍PE)[15][23] --- 数据与百分比引用 - 海外市场空间是国内市场的五六倍[6][25] - 全球TOP100医疗器械企业中12家来自中国[9] - 英科医疗2026年利润预计18亿元人民币(2025年约13-14亿元)[15] - 医保局新增100多项创新产品价格项目[34] --- 总结 医疗器械行业2025年下半年迎来拐点,结构性机会集中在高值耗材、IVD低值耗材和设备板块。国际化、创新和并购是长期增长核心驱动力,联影、迈瑞等龙头公司业绩修复预期强。政策优化(集采、DRG豁免)和新技术(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为行业注入新动能。需重点关注2025年三季度业绩拐点及2026年国际化与并购整合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