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述 - 海风管桩行业经历2021年抢装后调整期,2024年下半年回暖,2025年二季度江苏项目发货加速,三季度广东及其他省份放量,全年发货量显著增长[1] - 行业修复弹性拐点已至,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受益于折旧摊销边际效应和费用率摊薄[1] - 国内海上风电2025年预计装机10GW,2026年招标项目显示可能超15GW[1] 核心驱动因素 - 国内需求:江苏、广东为核心区域,2025年项目建设密集启动,4-10月为开工旺季[3][5] - 深远海项目:浙江、山东、辽宁等地2025年陆续启动,产品规格向导管架转变[1][8] - 海外需求:中长期规划每年15-20GW(2024年仅3GW),国内企业具备产能和成本优势[11][12] 产品与技术趋势 - 导管架渗透率提升:水深超30米区域主流应用,广东、福建、浙江新项目广泛采用[9] - 生产难度差异:导管架需逐层焊接,依赖技术员工、大场地及高规格龙门吊设备,头部企业(如天顺、海利、大金、泰胜)占优[10] - 单桩局限性:水深增加导致直径和长度需求增大,运输施工复杂度显著提升[9] 市场竞争格局 - 2021年抢装后2022-2023年开工迟缓,2024年下半年需求回暖,业绩波动放大[4] - 头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大金欧洲规模化交付、天顺收购德国基地、海利建吕四港新基地、泰胜对接海外路塔需求[13] 盈利能力分析 - 短期:二三季度发货量增加推动毛利率提升,费用率摊薄改善单吨净利润[6] - 中长期:深远海项目+海外需求放量,导管架及单桩紧缺,单位盈利弹性显著[14] 关键数据引用 - 国内装机:2025年10GW(2024年增速显著),2026年或超15GW[7] - 海外需求:2024年3GW→2025年预计十几GW[11] 风险与机遇 - 海外风险:罢工等不确定性导致订单外溢至国内[12] - 机遇:导管架自动化程度低,海外推进困难,国内企业承接需求潜力大[12] 重点公司策略 - 头部公司通过规模化交付(如大金)、基地建设(海利)、收购(天顺)应对海外需求爆发[13] - 可重点配置头部企业,因盈利修复拐点及持续性显著[14]
海风管桩行业深度
2025-08-14 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