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光伏行业 [1] * 硅料企业(如通威、协鑫) [18][20] * 电池组件企业(如爱旭、隆基、晶澳天和、晶科) [18][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供需与价格调控 * 硅料企业达成共识 约束9月至12月产量和销量 可能通过罚款等措施执行 旨在降低硅料库存 稳定或提升组件价格 [1][3] * 目标将硅料总供给恢复至200多万吨水平 相比需求端仍明显过剩 需进一步限制开工率和销量 [8][9] * 参考煤炭等行业限产经验(如2016年煤炭限产推动价格从300多元/吨涨至600多元/吨) 光伏行业有望通过限产能加限产量组合拳恢复合理盈利状态 [8][10] * 若行业开工率限制在60%-70% 可保障供需基本平衡 使硅料库存进入下降通道 [11] 政策与监管 * 反内卷政策升级 下半年预计出台具体措施 从价格和产能两方面改善行业状况 政策更务实 考虑企业利益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1][6] * 通过监管用电量、碳排放量等数据约束企业行为 违规可采取罚款、限产、停产整治、信用惩戒(如取消补贴、限制融资)等措施 [12] * 国内通过136号文细则管控电价和规模 调整电站市场供需关系及收益率 [13][14] 市场需求与价格传导 * 组件价格近期可能小幅上涨(如两到三分钱) 下周相关会议可能进一步明确上涨预期 [3] * 组件占海外电站建设成本比例低(欧洲市场组件仅六七毛钱 占单瓦投资成本约60%-70%) 价格上涨对电站IRR影响较小(如从6毛5涨到8毛5仅导致IRR下降1个百分点) [13] * 国内市场韧性来自政治目标(如分布式绿电直联、光伏治沙等项目) 支撑每年200GW以上装机判断 [13][14] * 短期内市场观望情绪明显 项目招标延期 但预计8月至9月迎来新一轮招标高峰(如华电20几瓦组件招标开标) [4][15] 成本与收益 * 长期看组件价格上涨压力较小 可通过非技术成本下降(如路条费用减少)抵消 系统总投资成本保持稳定 [4][16][19] * 国内电站投资意愿下降 路条费用等资源费减少 下降幅度可能与组件价格上涨幅度相当 [16][19] 估值与投资机会 * 光伏板块估值处于低位 基金持仓占比仅1.5% 个股涨幅有限 较去年高点仍有40%左右空间 [7] * 行业方向明确 胜率和赔率足够 重点观察硅料限产销执行及组件顺价进展 [2][5][18] * 投资方向:硅料企业(通威、协鑫)、电池组件新技术标的(爱旭、隆基BC技术)、一体化龙头企业(晶澳、隆基、晶科) [18][20] 其他重要内容 * 全国共有41个硅料厂区 监管产能可为后续能耗、限产限销等措施铺垫 [12] * 2026年终端装机容量预计约600GW(国内200多GW 海外300多GW) 组件需求约700多GW 对应硅料需求150-160万吨 [11]
当前时点如何看光伏?
2025-08-18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