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生猪养殖行业[1][2][3] - 涉及公司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东瑞、神农科技等[3][9][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价格与供需 - 2025年7月生猪价格同比显著下降:仔猪、活猪、猪肉价格分别下降18.65%、20.05%、12.8%[1][2] - 环比变化:仔猪价格下降4.09%,活猪和猪肉价格小幅上涨1.72%、0.31%[2] - 8月上旬生猪出栏均价回落至13.82元/公斤[1][2] - 7月价格波动受供给节奏影响:上旬集团厂挺价导致冲高,中旬散户集中出栏增加压力,月末规模厂缩量企稳[1][4] - 需求端疲软:夏季消费淡季叠加暑假影响,预计8月下旬或9月初学校开学后好转[1][4] 产能与政策 - 环保政策趋严:生态环境部加强南方水网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速落后产能升级或出清[1][5] - 产能去化趋势明确:短期供过于求,中长期利于市场平稳运行[1][6] - 7月17家上市企业合计出栏1,581万头,环比下滑5.3%,但正邦和东瑞销量同比翻倍[3][9] - 出栏量环比下行主因年初仔猪销售较多,育肥猪数量减少[10] 企业表现 - 7月出栏量环比变动:牧原-10.4%、温氏+5.24%、新希望+2.07%、正邦-2.16%[3][9] - 出栏体重:牧原108.57公斤、温氏105.69公斤、新希望95.81公斤,多数企业环比下降[3][11] - 成本优势:牧原完全成本降至11.9元/公斤,头部企业盈利兑现度高[3][12] 盈利情况 - 截至8月8日: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45.13元,外购仔猪头均亏损134.14元[3][7] - 外购仔猪亏损扩大,自繁自养维持小幅盈利[7]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建议 - 关注成本优势明显的头部企业(如牧原、温氏、神农科技),板块估值低且具弹性[8] - 警惕贸易摩擦与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8] 未来预期 - 下半年旺季及2026年,随着压力释放,生猪价格及行业盈利有望改善[1][6] - 具备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实现估值与盈利双重利好[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