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光信息&寒武纪
2025-08-24 22:4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国产AI算力行业,主要公司为海光信息和寒武纪[1][2][5] * 行业正经历重要转折点,2025年四季度国产算力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超过英伟达[1][2] * 国内AI算力需求从训练环节扩展到应用端侧,空间尚未完全打开[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前景与投资 * 2025年国内互联网、运营商及政府在AI领域CAPEX预计35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AI芯片投资约2000亿至2500亿元,较2024年1400亿元增长至少50%[1][2] * 未来三年AI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3500亿元,年增长超30%[1][2] * 中国AI芯片市场估值保守估计1万亿人民币,上限可能达4万亿人民币[14] 竞争格局变化 * 英伟达H20芯片面临出口管制、安全约谈等多重挑战,4月起被列入出口管制许可名单,7月底被中国网信办约谈[3] * 政策端对国产芯片影响力提高,8月21日关键零组件供应商如三星和安靠被指令停止生产相关产品[3] * 国内大型AI芯片厂商展现强大供应链韧性,中国移动等关键基础设施行业快速推进国产化[4] 海光信息发展 * 海光X86架构CPU通过AMD授权获得,是中国唯一具有高端计算能力的X86芯片,全球95%以上服务器出货基于X86架构[1][5] * DCU采用类库达架构,兼容90%以上库达生态,目前进展到第三代产品,2025年陆续出货[1][5][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45%,存货60亿元同比增长145%,预付款20.63亿元,合同负债30.91亿元[2][5] * CPU进展到第四代产品(海光4号),2024年主销第三代,2025年下半年DCU出货量可能超过CPU[6] * 具备网络芯片设计及软件算子、生态优化等能力,2025年收购中科曙光将显著增强AI业务[5][8] * 估值可达6000亿人民币,若市占率10%-20%可能突破8000亿,对标英伟达可达4万亿估值[9] 寒武纪发展 * 主销思源590 AI芯片,2025年预计在主要互联网大客户实现规模化出货,收入预计增长6至10倍[2][12]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率约34%,全年预计可达40%,可能实现30至40亿元净利润[12] * 2026年出货量将从单一客户扩展到多个行业大客户,新品迭代提升竞争力[13] * 8月份进行定增,公司积极推进相关竞争落地[15] 供应链状况 * 全球主要依赖台积电和三星,但美国对台积电出货限制明确[4] * 国内厂商供应链韧性显著,即使在严厉限制下仍能保持存货增长[4][11] * 中兴良率提高及制程提升助推国内半导体供应长期发展[4] 其他重要内容 * 国产芯片厂商成为行业主要驱动力,提升产品边际效益,增强供应链韧性,减少海外制约影响[1][2] * 国产化进程加快,中长期将从互联网扩展到党政军央国企等泛行业类[3] * 海光收购中科曙光将增强EPS、集群能力、AI算子及网络存储相关能力[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