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文档是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于2025年8月19日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核心聚焦于激光雷达(LiDAR)领域。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报告核心研究对象为激光雷达(LiDAR)行业,并将其定位为智能驾驶主题下的下一个高增长产品[3] * 覆盖的主要公司包括全球前两大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Hesai) 和速腾聚创(RoboSense),均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分别为35美元和47.80港元[3][6] * 报告亦提及并对比了其他智能驾驶零部件供应商,如德赛西威(ADAS域控制器)、华阳集团(HUD)、科博达(照明控制器) 和光峰科技(智能座舱)[6] * 下游客户涵盖主流车企如理想汽车、小米、比亚迪、吉利、极氪、小鹏、问界(HIMA) 等[6][173][174][175]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激光雷达市场潜力巨大,增长强劲 * 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13亿美元(95亿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的65亿美元(46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37%[4][9] * 增长主要由三大动力驱动:ADAS渗透率加速提升及单车搭载激光雷达数量增加、自动驾驶出行(robotaxi/robovan)快速发展、激光雷达在机器人(尤其是割草机RLM)中的应用[4] *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占据全球71%的市场份额[9] 2 价格下行压力可控,渗透率将大幅提升 * 投资者担忧激光雷达价格持续下跌,但报告认为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11] * 入门级ADAS激光雷达价格已从2022年的800美元降至200美元,降幅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系统集成带来的成本优化,此过程已趋于成熟[11][23] * 200美元的单价已足够经济,能渗透至售价15万人民币以下的经济型车型,因此主机厂要求降价的压力将显著缓和[4][11][74] * 中国新车销售中激光雷达的渗透率预计将从目前的约10%提升至2030年的50%[3][10][22] * 随着ADAS向L3级发展,单车搭载多个激光雷达(如前向主雷达、盲点雷达)的趋势日益明显,将进一步推高需求[80][84][86] 3 中国供应商技术领先,客户基础稳固,将保持全球主导地位 * 分析显示,中国激光雷达公司在技术能力和客户积累上均具有显著领先优势[5] * 禾赛和速腾聚创已开发了多种技术路线的产品,并建立了覆盖多种应用场景的全面产品矩阵[5] * 它们与主流车企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获得了充足的订单储备[5]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商将按出货量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其中禾赛和速腾聚创将合计占据42%的全球份额[5][16] 4 除乘用车ADAS外,自动驾驶出行和机器人成为新增长引擎 * 自动驾驶出行(主要为robotaxi和robovan)和机器人(主要为割草机RLM)的激光雷达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28亿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的109亿人民币,CAGR为31%,占2030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23%[8][88][89] * 中国robotaxi车队规模预计在2030年代初达到30万辆,且新一代车型(如小马智行第七代)采用更多车规级激光雷达(9个/车),但总成本反而下降[93][96][103][104] * robovan(无人配送车)车队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万辆激增至2030年的40万辆[112] * 激光雷达能显著提升 robotic lawn mower (RLM) 的功能性,其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预计全球RLM激光雷达市场到2030年将达44亿人民币[117][130] 5 技术路线尚未收敛,中国供应商布局全面 * 市场关于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如扫描方式、发射接收模块)的争论仍在继续,预计中短期内多种解决方案将共存[151][155] * 领先的中国供应商(如禾赛、速腾聚创、华为、览沃)已对大多数主流和潜在技术路线进行了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如SPAD接收器),做好了技术储备[152][153][166][167] * 在扫描模块上,转镜方案因高可靠性和点云质量正获得发展势头;发射模块上,VCSEL因成本优势有望逐步主导;接收模块上,SiPM预计仍将主流一段时间[158][162][163][164] 其他重要内容 估值与投资机会 * 报告认为当前投资者对激光雷达ASP(平均售价)下行的担忧过度,而对ADAS渗透率提升和自动驾驶出行发展带来的销量增长潜力关注不足[8][189] * 与自动驾驶服务提供商和其他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比,禾赛和速腾聚创的估值存在折价,报告认为其应享有估值溢价,因行业渗透率低、格局集中[194][195] * 参考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2021-22年渗透率提升阶段的估值表现(远期PE达35-80倍),报告认为当前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2026E/27E PE为36.6x/28.1x,速腾聚创为97.9x/32.8x)仍有上涨空间[197][198] 风险提示 * 行业风险包括:汽车产量下滑抑制零部件需求、车企盈利压力传导至供应商、竞争加剧带来价格压力、原材料成本上涨、行业整合不及预期、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召回等[215] * 公司特定风险包括:新产品开发快于/慢于预期、客户获取快于/慢于预期、在主要客户(如理想、小米、比亚迪、吉利)中的份额变化等[216][217]
中国汽车零部件:聚焦激光雷达 —— 智能驾驶之眼
2025-08-25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