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香港的稳定币市场及更广泛的数字资产领域[1][2][10] * 涉及的公司包括参与香港金管局沙盒的银行(如渣打银行、星展银行)、获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如OSL集团、富途控股)以及众多宣布涉足稳定币业务的科技公司、券商和保险公司(如众安在线、国泰君安国际)[19][20][2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稳定币市场巨大且增长迅速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超过2620亿美元 自2019年初的9亿美元以来复合年增长率达135% 其中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占主导地位 USDT和USDC合计占比86.7% 非美元稳定币目前仅占市值的约0.3%[3][13] * 香港市场具备独特潜力 香港金融业与国际及内地市场的深度联系为其稳定币发展提供了独特机会 尤其是在跨境交易领域 若北京考虑将香港作为其人民币挂钩稳定币的试点平台 生态系统增长潜力将大幅扩大[4][15][22] * 香港监管框架旨在先行先试 香港是亚洲首个针对稳定币立法的市场 其监管核心(储备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欺诈检测和信息披露)并非全新 但政策目标侧重于风险管理 与美国旨在维护美元主导地位的GENIUS法案相比更为严格 官方发牌制度有助于银行参与并加速生态系统发展[5][30][32][33] * 稳定币对银行系统影响深远 广泛采用可能通过脱媒效应给银行的存款基础带来压力 因为部分零售存款可能转化为金融部门存款 影响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和信贷供应能力 但数字资产也可能带来新产品、降低运营成本 并为市场领导者提供获得市场份额的机会[6][39][43] * 未来发展关键看四点 首批稳定币牌照预计在2026年初获批 北京对CNY/CNH稳定币的监管态度将影响香港的参与潜力 银行选择与生态参与者竞争还是合作的策略 以及在支付和代币化资产交易方面的新用例[7][52][53] 其他重要内容 * 市场兴奋度与股价波动 与稳定币相关的15家香港上市公司自2025年5月20日以来股价均出现大幅波动(涨幅15%至490%)市值合计变动超过290亿港元 反映出市场的高度关注和投机情绪[20][21] * 交易量与成本优势 2024年稳定币的未调整交易量约为28万亿美元 调整后交易量为5.67万亿美元 调整后的交易速度(交易量/平均市值)为34.5倍 稳定币的典型交易费用范围为0.5%至3.0% 可能低于全球汇款平均成本6.49% 但法币与稳定币之间的兑换成本(on/off ramp)会显著增加总成本[16][17][27] * 香港虚拟银行的经验教训 数字银行自2019/20年启动 但到2024年仍无一家实现年度盈利 其贷款和存款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 分别为0.3%和0.4% 这凸显了金融创新在香港可能面临市场规模有限、客户获取成本高和人才保留难等挑战[35][37][38] * 潜在风险与监管担忧 国际清算银行等监管机构指出了稳定币的关键风险 包括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问题 以及对货币主权、货币政策有效性和非法金融使用的担忧[57][59] * 与其它货币形式的区别 稳定币不同于代币化存款(传统银行存款的数字代表)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由央行发行和控制的数字法币形式)[60][61]
香港的数字资产:稳定币为何重要,五个常见问题(1)
2025-08-25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