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半导体产业链 包括集成电路 封测 上游设备和材料 晶圆代工 AI芯片 存储 消费电子芯片等细分领域[1][2][3] * 涉及公司类型 国内晶圆厂 半导体设备公司 AI算力芯片龙头公司(如英伟达) 国产GPU厂商 互联网大厂(BAT) 运营商 存储厂商等[2][8][10][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高景气度 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维持高景气状态 AI是主要驱动因素 2025年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单月同比增速达19.6% 连续14个月超过17% SIA预测下半年增长显著[1][6] * 两大核心投资逻辑 AI应用驱动产业链景气周期 国产替代(尤其在晶圆代工 设备材料领域)[2] * 晶圆厂扩产带动设备材料需求 预计2025年下半年国内晶圆厂扩产节奏加快 推动设备订单增量并进入加速放量状态 同时带动高端材料(如光刻胶 抛光液)需求增加[1][2] * 国产化率提升潜力 晶圆代工上游设备材料国产化率最低 2025年前道工艺设备国产化率预计达25%-30% 海外设备公司财报不及预期而国内公司业绩亮眼 反映份额提升[2][4] * 存储市场涨价趋势 2025年第三季度存储市场预计出现明显涨价趋势 DDR4合约价可能大幅上涨80%至90% 因数据中心订单挤压PC和手机端供应[1][7] * AI芯片市场发展 处于早中期阶段 海外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上修 云业务收入增长 英伟达国内市占率下降 国产算力芯片渗透率提升但估值较高[8] * 消费电子机会 2025年三季度新品发布(如Meta眼镜 苹果手机)对零部件厂商订单和业绩有正面催化作用 推动下游需求与股价[9] * 国内算力开支驱动 GPU市场规模预计达千亿人民币以上 驱动因素包括三大运营商2024年资本开支超3000亿人民币 BAT超1500亿人民币 政策支持(如国家大基金三期)[11] * 国内资本开支趋势 互联网大厂和央国企算力资本开支增长确定性较高 2025年二季度因算力卡短缺放缓 但预计2026年供给需求上涨[10] 其他重要内容 * 产业链结构 下游应用包括光电 传感器 集成电路(占比超80%)和分立器件 上下游包括上游设备材料 中游设计制造和下游封测[2][3] * 指数投资工具 国内ETF分两类 全市场布局(覆盖设计 制造 材料 封测)和半导体设备ETF(聚焦设备与材料 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 60%为设备)[1][12] * 细分领域前景 设计类公司周期属性明显 对下游需求(消费电子 汽车 AI)敏感且弹性强 设备类公司因国产替代需求稳定性高 长期成长属性明显[13][14] * 市场资金观点 指数虽接近3900点 但增量资金(如居民存款搬家 保险及公募中长期资金入市)仍有空间 整体下行空间不大 风险偏好提升可期[15]
AI动能持续释放,半导体产业链如何投
2025-08-26 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