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与财务状况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49%[3] *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国内商业化收入9.54亿元,同比增长42%[3] * 研发费用7.06亿元,同比增长29%[2][3] * 销售费用4.87亿元,销售费用率降至50%以下[2][3] * 管理费用1.95亿元,同比下降19%[2][3] * 归母净亏损4.13亿元,同比下降36%[2][3] * 公司于2025年6月完成近10亿元港股配售,资金状况健康[2][3]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的商业化进展 * 特瑞普利单抗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3][14] * 国内新增一线治疗黑色素瘤和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两项适应症[2][4] * 国内已获批12项适应症,其中10项纳入国家医保目录[4][21] * 全球范围内已在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商业化网络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2][4][16] * 海外技术许可收入约5000万元,同比增长193%;海外特许权销售分成收入约2700万元,同比增长263%[16]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医保政策支持、公司治理提升、市场扩展、内部管理优化、学术推广、数据驱动及客户导向等[3][14][17] 研发管线进展 临近商业化及后期临床阶段产品 * PD-1/VEGF双抗GS207处于二期临床研究阶段,二期联合治疗临床试验入组超过170名患者,一期单药临床研究入组近100名患者[2][5][12] * BTLA单抗联合PD-1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预计2026年完成入组[2][5][25] * 克瑞普利皮下注射剂已完成非小细胞肺癌三期临床所有受试者入组,有望2025年内读出关键数据并申报上市[2][5] * Claudin 18.2 ADC(GS107)已提交关键注册临床研究申请[5][22] * CD3/CD20已完成二期临床研究,并递交了三期关键注册申请[13] 早期临床及临床前阶段产品 * EGFR/HER3 ADC(GS212)处于一期剂量爬坡阶段,药物比值为6,安全性良好,低剂量组已有PR病人[3][18][23] * PD-1/白介素2双融合蛋白正在中国和澳洲进行一期临床研究,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前结束爬坡[8] * VGF/TGF Beta双融合蛋白处于一期临床剂量爬坡阶段,已进展到第四个剂量组,安全性非常好,在600毫克看到初步有效病人[10] * JT002(CPG寡聚脱氧核苷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唯一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治疗该疾病的新机制药物,已提交三期关键注册研究申请[2][6] * 公司有backup分子处于PCC前研发阶段[9] 临床研究策略与监管考量 * 特瑞普利单抗多个三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包括食管癌围手术期、胃癌辅助治疗、胆管癌一线治疗等,预计2025年底至2027年底陆续达到临床终点[3][25] * 公司关注FDA关于OS终点重要性的指南,未来临床研究终点选择中OS要求将成为必须考虑的因素,需与监管部门紧密沟通[12][13] * DKK1单抗已完成二期临床研究,正在随访PFS和OS数据以决定是否推进三期[20] 公司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将继续落实提质、降本、增效战略,提升产能利用率和生产制造体系质量,加强预算管理和资源聚焦[7] * 研发资源重点投入于已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的关键产品,如双抗、ADC等,并聚焦first in class和best in class目标的早研产品布局[13] * 未来将通过联合开发实现差异化临床布局,例如双抗ADC联合三代TKI在肺癌中的探索[10][11] * 特瑞普利单抗国内销售峰值预计至少10亿元,公司计划2030年达峰40亿元,结合皮下注射剂型可能达50亿元以上[19][21]
君实生物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