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Agent元年,AI行业从L2向L3发展
2025-08-28 23:15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AI行业 特别是人工智能代理(Agent)领域[1][5][17] * 涉及公司包括OpenAI、谷歌、Deepseek、Cursor、Devin、Metas、Salesforce、苹果、Manas、Genspark、Minimax等[1][4][16][18][19][21] 核心观点和论据 技术发展推动Agent爆发 * 底层模型突破是Agent发展的关键 如Deepseek R1推理模型使Agent能执行复杂任务[1][6] * 模型在预训练、强化学习、推理能力、编程能力、多模态能力等多个维度有明显提升[3] * MCP(Multi-Context Processing)技术推出显著提升Agent能力 简化大模型与工具交互过程[3][9][11] * 底层模型成功率对任务执行至关重要 多步骤任务需高成功率保证最终结果[10] 市场需求驱动发展 * 从2022年底ChatGPT推出到2023年模型竞赛 市场一直在等待能带来生产力提升和降本增效的工具[1][3][7] * 早期AI应用如Chatbot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被视为"玩具"[7][8] * 2025年市场需要看到AI带来的实际降本增效、营收增长及客户满意度提升等明确效果[1][14] 产品类型与能力定义 * 主流Agent产品分为三类:编程类(Cursor、Devin)、研究型(谷歌、OpenAI的Deep Research)、综合性应用(Metas)[4] * 真正意义上的Agent产品需具备五项核心能力:对话能力、推理能力、长记忆能力、调用工具能力以及规划能力[15] * 目前多数Agent仍处于半自动状态(human in the loop) 完全自动化产品失败率较高[15] 发展阶段与重要性 * Agent处于L3阶段 具备聊天、推理及动手能力 是从L2到L4的重要过渡环节[1][5] * Agent不仅是效率提升工具 更是通往AGI的关键环节 会影响未来互联网流量入口格局[5][18] 其他重要内容 开源生态影响 * 开源生态通过MCP等技术降低开发门槛 促进技术共享与创新 加速行业发展[1][9] 竞争格局差异 * 垂直型Agent因聚焦单一领域而落地更快 工作流明确且高频重复 已签约大客户并带来收入增长[20][25] * 通用型Agent目前成功率较低且缺乏明确商业场景 但代表未来竞争方向 是用户流量入口[20] * 科技巨头将在通用型Agent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初创公司可能面临闭源模型API服务停止的风险[24] 资源消耗与成本 * Agent普及将大幅增加tokens消耗 完成一个任务通常需要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消耗大量tokens[19] * 一些人工智能服务如Manas、Genspark、Minimax等 完成一个任务约需10元人民币[19] * 智能体目前消耗大量tokens成本 而订阅费用与成本之间存在错配问题[24] 投资建议与市场展望 * 未来几年AI智能体将围绕工具调用、规划、记忆及可靠性迭代 垂直领域智能体先行落地[2][26] * 长期配置平台巨头 关注足够垂直且壁垒深厚的玩家[2][26] * 行业估值可能回归理性 有利于长期健康发展[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