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服务器电源行业分析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AI服务器电源系统 包括供电架构、电源管理、功率半导体及被动元件等领域[1][2][4] - 涉及公司包括英伟达(主导HVDC架构)、ADS(芯片供应商)、英诺赛科(第三代半导体供应商)、博克新材(电感材料供应商)、江海股份(超级电容龙头)及环旭电子、领益制造(产业链布局厂商)等[1][3][10][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规模与增长 - 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2亿美元 2026年71亿美元 2027年116亿美元 总增长率约66%[1][4] - 高功率平台集中出货是市场扩张核心驱动因素[1][4] - 以芯片口径计算 全球AI服务器整机电源市场空间2025年55亿美元 2026年96亿美元 2027年154亿美元 总增速约67%[4] - ADS凭借芯片出货量预计整体空间达20亿美元[1][4] 技术架构演进 - 供电架构向800伏HVDC加SST架构演进 长期取代传统UPS[1][5] - 巴拿马式方案为过渡方案[5] -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及氮化镓)加速替代硅基器件 以满足高功率密度、高频率及高能效需求[1][2][5][6] - 英伟达800伏HVDC架构预计2027年V200、V144系统放量后成为主流[10] 电源管理重要性 - 动态调节成为关键环节 AFC电源管理向软硬结合的智能调度演进[1][7] - 核心目标是保障AI算力集群功耗攀升下的系统稳定性[1][7] 产业链增量环节 - PSU和DCDC环节材料升级:氮化镓和碳化硅替代硅基器件[1][8] - 单机柜LR72GB300 PSU价值量芯片口径约9000万美元 模组口径约3.3万美元[8] - DCDC价值量约1万美元 模组口径约4.62万美元[9] - HVDC加SST架构推广带来价值量上移:VR200和L144 HVDC电源价值量约9万美元[10] - PDU升级:单机柜GP300 PDU价值量约4万美元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35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55亿美元[10] - BBU从选配转为标配:单机NVO72BBU价值量约7000美元[10] - 被动元件需求增长:超级电容用于消峰填补和断电备份 预计市场空间达数十亿美元[13][14] - 日本供应商年产从20万支扩至150万支 明年计划650万支[14] - 江海股份锂离子超容和EDLC布局明确 已有订单预计明年出货[14] - 电感用量上升且材料从铁氧体转向金属软磁粉:博克新材导入英伟达供应链 模块化趋势使价值量达分立式2-3倍[3][15] 竞争格局 - 国内与海外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处于同一起跑线 英诺赛科进入英伟达供应商名录[3][17] - 传统工业半导体厂商(如东威、新节能)在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显著 周期触底且汽车/工业应用复苏[18][19][20] 其他重要内容 - 环旭电子依托日月光协同布局全球产能 计划开拓PDU市场[13] - 领益制造通过赛尔康积累电源产品经验 布局大功率及光芯片硅光[13] - 功率半导体需求线性增长:高压侧以硅基为主 氮化镓在中低压侧加速渗透[16] - AI发展为功率半导体行业带来机遇 厂商产品组合向数据中心靠拢[20] - 工业半导体板块因AI驱动及基本面回暖重启投资机会[21][22]
AI进化论:服务器电源,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2025-08-28 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