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OC HONG KONG(02388)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9 18: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增长10.5%至222亿港元 股本回报率(ROE)上升0.53个百分点至12.92% [4] - 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0.4%至289亿港元 净息差(NIM)收窄7个基点至1.54% 第二季度净息差为1.53% 环比下降2个基点 [18][30] - 手续费净收入增长25.8%至63亿港元 非利息收入调整后为111亿港元 同比增长70.2% [19][52] - 客户存款增长5.6%至2.88万亿港元 活期及储蓄存款(CASA)大幅增长31.7% CASA比率提升11.5个百分点至57.9% [16][30] - 客户贷款增长2%至1.71万亿港元 其中香港使用的贷款增长1.7% 香港以外使用的贷款增长3.5% [17][39] - 信贷成本同比上升14个基点至0.39% 减值拨备增加12亿港元 [20][113] - 总资本充足率和普通股权一级资本(CET1)比率分别升至25.69%和23.69% [20] - 平均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分别为208%和140% [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强劲 个人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3% 新证券客户账户持续增加 基金销售交易量(包括免手续费货币市场基金)增长超过一倍 [52][106] - 投资及保险业务手续费收入大幅增长95% 其中证券经纪、基金分销和保险手续费分别增长64%、38%和223% [19][53][107] - 银行保险标准新保费增长17% 信用卡手续费收入增长6.9% [52][55] - 托管业务资产增长19% 托管信托费用增长18% [55][109] - 中银人寿标准新保费增长30% 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中银保诚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增长13% [6][83] - 企业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增长25% ESG债券承销规模增长124% 银行账簿ESG债券投资增长12% [12][90] - 移动银行个人活跃客户数量增长10% 企业移动银行交易量(IGTP)增长55% BOC Pay Plus客户群增长6.5% BOC Bill总结算量增长13.3% [11][8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东南亚业务取得扎实业绩 存款和贷款分别增长10.5%和8.4% 超过集团相应增长率 收入同比增长9.3% 占集团总经营收入的8% 东南亚实体的不良贷款率为2.7% 较去年底下降8个基点 [9][44][45] - 人民币业务发展良好 人民币贷款增长16% 离岸人民币公开债券承销量增长90% 人民币基金销售增长47% [10][87] - 马来西亚分行和马尼拉分行的人民币清算量分别增长12%和20% 金边分行自第一季度开始运营以来 第二季度人民币清算量环比增长62% [10][73][103] - 跨境高端客户数量增长44% 新增高端个人银行客户增长35% [5][82] - 现金池数量增加15个 托管资产增长19% [5][8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在确保稳定性的同时追求进步 以实现高质量稳健增长 通过积极识别客户需求 巩固本地市场业务优势 并维持在新按揭贷款、银团贷款、现金池和IPO收款银行服务方面的领导地位 [4][5] - 加强集团协同效应和综合业务平台的表现 抓住互联互通机制增强和扩大的机遇 在股票通、债券通、理财通和互换通保持领导地位 [6][7] - 成为首批参与支付通的银行之一 并担任唯一结算行 积极拓展跨境金融服务 推出双币BOC GoCard BOC Pay Plus内地交易量同比增长40% [7][84] - 将大湾区开户见证服务扩展至大湾区所有内地城市 并通过大湾区贷款推出人民币融资解决方案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下的月均新开户数几乎翻倍 [8][84] - 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及北部都会区建设 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发行基础设施债券 科技企业客户群持续稳步增长 [8][85] - 注重促进区域合作 进一步优化"一行一策"差异化管理策略 为客户提供全球支持的集成金融服务 打造针对"走出去"企业的跨境企业银行品牌 [8][9][85] - 加速数字化转型 加强东南亚实体的交易、结算和做市能力 建立人工智能委员会以协调AI相关场景应用和风险管理 [9][12][89] - 持续追求ESG目标 丰富绿色和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 开展超过30个慈善项目和60多个志愿者活动 [12][13][9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银行业继续面临充满挑战的经营环境 全球经济贸易形势高度不确定 本地市场利率波动 [4][22] - 下半年利率、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趋势预计仍将不确定 香港经济将继续进行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 给银行运营带来压力 [22][97] - 内地有望实现年度目标 香港特区政府将积极促进消费、吸引投资和发展多元化市场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者"的角色将进一步加强 全球吸引力和竞争力将提升 [22][98] -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产业链优化以及人工智能和数字资产的强劲发展 为本地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2][98] - 公司将继续发挥支持集团全球化发展的战略功能 坚定实施今年初制定的关键举措 深化私人银行、资产管理和托管业务的发展 加强作为东南亚运营区域总部的角色 并提升在互联互通机制和人民币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表现 [23][99] - 将拥抱创新技术 加强人才发展 顺利完成当前五年战略规划 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继续平衡质量、盈利能力和规模 多元化收入来源 保持一致的风险管理 追求高质量发展 [23][99] 其他重要信息 - 董事会宣布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0.29港元 上半年每股总股息为0.58港元 同比增长 [4][5] - 被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运营其首个国际板认证仓库 并成为上海清算所首家境外清算成员 [6][83] - 参与发行亚洲首只投资级政府Sukuk ETF 并在香港成功上市 [6][84] - 担任财政部发行的人民币绿色债券的结算代理 并成为首批参与香港金管局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性安排的银行之一 [10][88] - 努力完成收购中银国际私人银行 扩大客户群 [36][110] - 市场努力得到广泛认可 获得知名机构和金融出版物颁发的各种ESG和企业社会责任奖项 [13][14][9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净息差(NIM)及HIBOR走势的影响和下半年展望 [27][127] - 5月利率下调 一个月HIBOR平均为2.88% 同比和半年度分别下降163和137个基点 波动较大 经调整后净利息收入达到289亿港元 同比增长0.4% NIM为1.54% 同比下降7个基点 受港币利率下降影响 第二季度调整后NIM为1.53% 环比下降2个基点 [29][30] - 受益于动态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负债端获得低成本资金源 CASA存款上半年增长31.7% CASA比率上升11.5个百分点至57.9% 灵活下调定存价格并缩短存款期限 客户存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55个基点 抓住融资需求复苏机遇 客户贷款增长2% 有效管理债券投资节奏和期限以减轻港币利率下降的影响 [30][31] - 市场预期下半年有两次降息 7月和8月HIBOR出现反弹 近期非常明显 下半年港币利率很难回升至总结余处于先前低位时记录的3.8%水平 预计将低于之前 因此将对NIM和净利息收入构成压力 [31][32][129] 问题: 关于股息政策和股东回报 以及股份回购的可能性 [27] - 基于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长期股东回报 上半年稳步增加经营收入并管理营运开支 股东应占利润增长10.5% ROE提升至12.92% 考虑到股东对现金股息的需求和增加投资灵活性 宣布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0.29港元 加上第一次中期股息 上半年每股股息为0.58港元 [33][34] - 一直努力实现长期股东回报 同时努力平衡银行长期发展等多个因素 预计股息支付率将保持在提及的范围内 [34] - 6月获得股东周年大会批准一般授权 允许以库存股形式保留回购的股份 积极推进内外部沟通 努力丰富股东回报选项的工具箱 [35] - 资本运用方面 将抓住业务发展和整合的机遇 努力在核心业务上超越市场 保持良好盈利能力 同时优化资本配置 并积极完成收购中银国际私人银行 扩大客户群 [36] 问题: 关于贷款增长及下半年展望 以及东南亚市场的策略和贡献 [37] - 上半年贷款需求出现个位数增长 从往年反弹 截至6月 客户贷款达到1.71万亿港元 增长2% 增长较快 香港零售和按揭等业务录得相对较好增长 香港以外贷款增长3.5% 人民币贷款也强劲增长 达到16%的增长 [39] - 下半年全球经济存在下行风险 贸易政策可能继续抑制企业投资信心和信贷需求 给银行业带来挑战 同时也看到机遇 随着政策支持和内需增长动力恢复 中国正努力实现年度增长目标 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的同时巩固其作为超级联系人的独特优势 因此获得持续动力 [40] - 此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协议谈判结束 促进更深入、更广泛的区域一体化 这也带来了机遇 DCE徐提到 下半年预计美国利率将下降 港币利率可能反弹 但仍受美元影响 将保持合理水平 这将有助于减轻香港企业的融资压力 减轻融资负担 因此相信贷款需求将复苏 面临挑战和机遇 [41] - 公司将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继续专注于香港、跨境、东南亚市场和海外市场 利用在跨境、人民币和按揭业务方面的独特优势 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机遇 坚持风险底线 有效平衡贷款业务的风险、盈利能力和规模 努力实现扎实的贷款增长 超越市场 [42] - 东南亚业务确实是集团非常重要的推动力 2025年东南亚经济保持稳步复苏势头 受消费、出口和投资驱动 东盟GDP增长约4.9% 并保持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增长9.6% 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6.8% [43] - 中国与东盟10国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全面谈判 将有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为区域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公司坚持一体化运营方式和差异化的"一行一策"策略 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44] - 截至6月 相关存贷款分别增长10.5%和8.4% 超过集团平均增长率 相关经营收入增长9.3% 占集团总经营收入的8% 继续加强区域风险管理能力 东盟实体不良贷款率下降至2.7% 不良贷款覆盖率保持在125% 充足并确保整体风险控制 [45] - 积极融入国际发展 加强协同效应以促进所有业务 抓住产业变革转移的机遇 全力支持重点区域项目和大型客户 全面优化产品供应和IGTB区域服务 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加速托管网络扩张 增强多元化服务能力 [46] - 全面拓展支付互联互通 以及人民币工资直汇功能 改善移动银行用户体验 加强企业与个人银行协作 工资账户较去年增长超过9% 当然 人民币和财资服务也取得进一步进展 马来西亚林吉特结算和交易增长良好 被指定为马来西亚林吉特交易和结算的海外办事处之一 [47] - 下半年 将继续发挥作为总部的功能 与东南亚实体合作 促进高质量区域发展 首先 专注于中国相关元素以拓展东南亚业务 同时抓住"一带一路"项目的机遇 专注于发展参与中国东盟经贸活动的全球客户和企业 以及领先的本地行业参与者 [48] - 其次 增强人民币清算网络能力 全面促进人民币在区域内的使用 将与主要区域金融实体合作 奠定基本人民币产品供应的框架 促进与当地货币的直接兑换 并加强客户交易服务和做市能力 [49] - 第三 推进数字银行服务 实现IGBT平台在东南亚实体的全覆盖 并实施区域数字化统一计划 采用在线和智能发展模式 第四 加强风险管理 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 进行研究 增强风险判断和分析 并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控制 [49] 问题: 关于手续费收入的可持续性 以及资产质量和香港商业地产(CRE)的前景 [51] - 上半年非利息收入增长47.3% 个人财富管理收入增长53% 调整后非利息收入为111亿港元 同比增长70.2% 其中手续费净收入为63亿港元 增长13亿港元 增幅25.8% 其他非利息收入为48亿港元 增长33亿港元 增幅216.1% [52] - 上半年香港经济保持强劲势头 尤其是股市稳健、楼市稳定、游客人数复苏和零售销售连续多月改善 抓住这些机遇 专注于客户对财富管理和跨境消费的需求 加强产品服务 拓展手续费收入来源 实现手续费净收入30亿港元 同比增长25.8% [53] - 还抓住股市强劲情绪 投资保险业务增长95% 主要由证券经纪、保险和基金分销驱动 年初以来 通过多种渠道推广证券产品和不同类型的基金 因此 证券经纪和基金分销佣金同比分别增长64%和38% [53][54] - 利用年初强劲的销售情绪 延长保险推广期 并向高端和跨境客户加强传统保险产品的营销 推动佣金收入同比增长2.2倍 对于传统业务 利用跨境优势优化跨境支付体验 满足客户在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55] - 持续增强信用卡产品组合 推出BOC GoCard 升级BOC Pay 并为BOC Bill增加新的应用场景 实现卡消费和商户收单的稳定增长 同时信用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6.9% 深化与集团离岸和在岸实体的合作 为关键客户提供全面服务 [55] - 成功为客户引入多个新资产组合至托管业务 托管资产较去年底增长约20% 推动托管佣金增长18% 对于下半年 预计内地和香港经济保持稳定和积极 投资情绪持续强劲 内地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努力 加上香港政府推广旅游和大型活动 将推动跨境旅行和消费的持续增长 南北向资金流将提振消费情绪 [55] - 将受益于投资保险相关的手续费收入以及其他非信贷传统手续费业务 并继续识别客户需求 专注于客户获取和保留 丰富产品和服务、营销能力 推动手续费净收入保持扎实增长 丰富交易产品架以满足客户需求 并推动非利息收入多元化增长 [55] - 资产质量方面 上半年香港经济稳定 特别是零售销售和住宅价格趋于稳定 但另一方面 零售和商业等领域确实面临一些压力 复苏需要时间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 仍存在一些挑战 [56] - 凭借风险管理和良好的客户群以及资产质量 一直保持强劲和稳定 覆盖率也健康 而且整体质量超越市场 对非商业地产客户的贷款也健康 因此也能够为贷款类别提供拨备 建筑贷款约占14% 有抵押贷款约占31% 抵押品主要位于香港 相关平均贷款价值比(LTV)略高于50% [57] - 减值覆盖率增加 同时进行了一些压力测试 并增加了减值拨备 此外 对于一些不良贷款 预计其现金流可能面临压力 资产价值也可能面临压力 因此增加了减值覆盖率 下半年增加了1.1% 与上半年大致相同 [57] - 这是总贷款拨备覆盖率 因此处于稳定状态 但也看到经济方面出台了好政策 香港政府也正在实施有利于GDP和住宅市场复苏的政策 而且继续关注全球市场 动态灵活地进行风险管理以及不良贷款的整体政策 [58] - 存在一些上行压力 但将优于行业 并将继续保持全面的减值覆盖率 与上半年相比 减值拨备将与上半年大致相同 [58] - 房地产市场方面 如前所述 香港住宅市场出现企稳迹象 且相当明显 但写字楼和零售商业继续面临压力 密切关注市场变化 并审视物业贷款风险政策 [59] - 目前看到 尽管房地产存在压力 但整体资产质量相对可控 截至6月 对非内地商业地产客户的贷款额为2521亿港元 与去年底基本持平 占客户贷款的14.7% 下降0.2个百分点 [59] - 大多数客户是香港大型蓝筹企业 超过70%与上市公司相关 这些公司财务状况相对稳定 在贷款结构方面 82%用于香港 近60%用于房地产开发 截至6月 不良贷款率为1.27% 较去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某些现有不良贷款客户还款 [60][61] - 不良贷款覆盖率为79.7% 总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 上升35个基点 质押抵押品主要是香港物业 平均贷款价值比略高于50% 而不良贷款的贷款价值比约为65% [61] - 下半年展望 虽然港币低利率将减轻购房者的按揭利率负担 预计租金收益率将上升 这将有助于稳定香港住宅市场 然而 写字楼和零售商业物业需要时间复苏 将密切关注市场发展 继续监控客户财务状况的变化 并建立可行的信用增强措施 但总体而言 信贷风险和风险相当可控 [62] 问题: 关于资产质量中与香港房地产市场相关的部分 以及开发商的再融资需求和抵押品情况 [64] - 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 新增了一些不良贷款 也有一些核销 从核销角度看 一些来自内地客户的现有不良贷款被核销 这占大部分 当然 也有一些来自本地客户 [65] - 还提到抵押品和开发商 确实有所增加 香港房地产市场 分为开发和投资两个主要板块 开发部分约占62% 是主要部分 这部分主要来自香港大型上市公司 因此风险状况良好 [66] - 还有物业投资 约占38% 该领域的风险相对较高 今年可以看到 该领域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房地产投资公司出现了一些不良贷款 内部评级下降 因此导致较高的不良贷款率 [67] 问题: 关于营运开支的趋势 [64] - 上半年营运业务开支控制良好 截至6月 营运开支为83亿港元 同比增长2.3% 受益于收入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