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敏实集团)_目标价上调至 38 港元;长期看好电池壳体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_机器人业务
2025-09-01 00:21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敏实集团(Minth Group,股票代码0425 HK),全球领先的乘用车车身结构件、装饰件和饰条供应商,核心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约10%,年覆盖车辆超3000万辆[16] * 公司近年进军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业务,并积极探索新能源车(NEV)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相关零部件业务的机遇[16] 财务表现与指引 * 2025年财务指引维持不变:预计营收和净利润(NP)将实现双位数百分比增长,且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将高于营收增长率[2] * 运营支出(Opex)指引不变:Opex占营收的比例预计同比持平或略有下降[2] * 资本支出(Capex)指引不变:2025年预计资本支出为20亿元人民币,现金流将有所改善[2] * 股息政策:管理层表示股息支付率未来有上调潜力,但需经董事会批准[9] * 汇率影响:公司受益于欧元升值,欧元每升值5-10%,其毛利率可能提升0.1-0.3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因欧元升值,毛利率同比改善0.2个百分点[9] * 盈利预测修订:因计入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2025-27年营收预测小幅下调2-6%至257亿/281亿/300亿元人民币;因电池盒业务营收增长初期稀释利润率,毛利率(GPM)预测下调0.3-0.5个百分点至28.5%/28.5%/28.6%;因更严格的运营费用控制,将2025-27年净利润预测上调2-4%至27.5亿/31.1亿/34.4亿元人民币[11] * 历史及预测盈利摘要: * 2023年实际净利润19.03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EPS)1.654元人民币,增长26.9%[6] * 2024年实际净利润23.19亿元人民币,EPS 2.019元人民币,增长22.0%[6] * 2025年预测净利润27.46亿元人民币,EPS 2.377元人民币,增长17.7%[6] * 2026年预测净利润31.14亿元人民币,EPS 2.696元人民币,增长13.4%[6] * 2027年预测净利润34.35亿元人民币,EPS 2.974元人民币,增长10.3%[6] 业务板块与增长驱动 * 电池盒业务(近期主要增长驱动): * 欧洲市场:管理层目标欧洲电池盒营收从2024年的32亿元人民币以23%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至2030年的112亿元人民币,驱动力为欧洲强劲的电动车销售;2025年上半年欧洲最畅销的15款电动车中,有8款配备了敏实生产的电池盒,包括大众ID.3/ID.4/ID.7、雷诺5、宝马iX1、奥迪Q4/Q6 e-tron等[3] * 中国市场:管理层目标中国电池盒营收从2024年的21亿元人民币以20%的CAGR增长至2030年的63亿元人民币,驱动力为安全标准收紧背景下获得的新订单;今年公司获得了来自长安汽车和比亚迪的电池盒订单,其生命周期总量和预估最高年营收分别为300万单元/12亿元人民币(长安)和50万单元/3亿元人民币(比亚迪)[3] * eVTOL/机器人业务(预计从2027年开始贡献规模): * 公司已部署eVTOL核心部件(机身与旋翼系统)和机器人产品(智能皮肤、肢体结构件、集成关节总成及无线充电技术),其中部分已开始小规模交付(包括从2025年9月起交付关节总成)[4] * 管理层预计eVTOL/机器人业务将从2027年起逐步贡献规模[4] * 塑料业务单元(Plastic BU): *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单元同比增长下滑归因于部分美国客户减产[10] * 管理层预计其2025年下半年将实现5-10%的同比增长[10] * 中国国内营收: * 国内营收下降归因于合资(JV)品牌市场份额流失[5] * 公司一直在推动客户结构多元化,降低对合资品牌的依赖,其中国营收中合资品牌占比已从2023年上半年的31%和2024年上半年的2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5] * 今年开始获得中国品牌的电池盒订单,标志着其中国电池盒业务进一步增长的强劲开端[5] 投资观点与估值 * 投资评级:买入(Buy)[1][7][17] * 目标价:由32.00港元上调至38.00港元[1][7] * 目标价依据:将13倍市盈率(P/E)倍数滚动至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1];目标市盈率与公司5年平均水平一致[18] * 预期股价回报:21.5%[7] * 预期股息收益率:2.5%[7] * 预期总回报:24.0%[7] * 当前股价(2025年8月28日11:59):31.28港元[7] * 市值:361.32亿港元(46.41亿美元)[7] * 长期看好因素:受益于全球汽车新技术集成和轻量化趋势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这将推动公司的订单、营收和利润增长[17] 风险因素 * 人民币升值:公司面临人民币升值风险,人民币每升值1%约导致毛利率下降0.1个百分点[19] * 铝价上涨:随着公司生产更多铝制部件,金属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任何铝价上涨都可能对公司的利润率和利润产生负面影响[19] * 乘用车市场环境:公司的营收和平均售价(ASP)受到中国及海外整体乘用车市场环境的影响[19] 其他信息 * 花旗(Citi)与公司的关系:在过去12个月内,花旗环球市场公司或其关联公司曾从敏实集团获得非投资银行服务的报酬,并曾向其提供非投资银行类的证券相关服务及非证券相关服务[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