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_SPE_从 SPE 制造商视角看中国晶圆厂设备(WFE)前景-Semiconductor_SPE_ Chinese WFE outlook from SPE manufacturers‘ perspective
2025-09-01 00:21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1] * 涉及的非中国半导体生产设备制造商包括日本的Disco、ULVAC、Advantest、SCREEN Holdings、Tokyo Electron、Kokusai Electric[5][6]以及海外的Applied Materials、ASML、Lam Research、KLA、Teradyne[8]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WFE市场整体展望 * 全球团队预计2025年中国WFE需求将同比持平至个位数增长[1] * 中国本土SPE的崛起正在逐步推进 特别是在蚀刻机和沉积设备领域份额扩大[1] * 各SPE对中国需求前景的看法缺乏强一致性 可能源于不同设备的竞争环境差异[1] * 对许多前端公司而言 中国需求的下滑似乎没有此前预期的严重[1] * 预计在主要厂商和NAND领域的投资将保持相对坚挺 而新兴制造商的需求似乎有所调整[1] * 预计在以下领域需求持续强劲:1)对主要厂商和NAND有高敞口的领域 2)与本土SPE竞争相对缓和的设备及先进领域[1] 日本SPE厂商具体表现与展望 * Disco:4-6月对华销售占总销售额30%(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 上半年对华发货强劲但已有所平缓 与本土制造商的竞争环境未见重大变化[5] * ULVAC:6月财年对华销售占比34%(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预计中国主要器件制造商将恢复8英寸SiC投资[5] * Advantest:4-6月对华销售占比15%(环比下降4个百分点) 管理层承认本土厂商在低端产品上实力增强 但公司目标是通过加强高端系统地位来提高整体测试系统市场份额[5] * SCREEN Holdings:4-6月SPE销售中对华占比33%(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 预计7-9月将达54% 因DRAM需求增长 预计2025年中国WFE将同比小幅下降 在自身擅长的先进领域本土厂商尚不构成巨大威胁[5] * Tokyo Electron:4-6月对华销售占比39%(环比上升5个百分点) 由于约150家新兴制造商对传统节点投资趋于谨慎 公司将2025财年中国传统节点WFE需求预测下调约20亿美元 但预计对华销售占比将维持在中位30%区间[5][6] * Kokusai Electric:4-6月对华销售占比45%(环比持平) DRAM业务发货时间存在波动 但中国NAND业务需求强于预期 预计NAND技术转型带来的需求增长将持续至2026财年 DRAM投资在2025财年将经历疲软期但2026财年恢复 逻辑和代工领域主要制造商的投资预计将持续[6] 海外SPE厂商具体表现与展望 * Applied Materials:5-7月对华销售占比35%(环比下降8个百分点) 尽管在华全球公司推动了NAND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但预计8-10月收入将环比下降 对华销售占比可能降至29%左右[8] * ASML:4-6月对华销售占比27%(环比持平) DUV业务中部分非中国销售转向中国 预计全年对华销售占比将超过25% 目前中国需求保持健康[8] * Lam Research:4-6月对华销售占比35%(环比上升4个百分点) 销售增长由先进工艺投资和本土制造商成熟节点投资驱动 在华全球公司投资达到自2022年10-12月以来最高水平(环比增长超90%) 预计7-9月对华销售将环比增长 将2025年WFE预测从约1000亿美元上调至约1050亿美元 反映中国本土市场投资增长[8] * KLA:4-6月对华销售占比30%(环比上升4个百分点) 2023-24年中国投资强劲 但预计2025-26年将进入疲软期 尽管预计2025年全球WFE同比增长约5% 但对中国市场预期下降 预计下半年对华销售占比将环比增长 全年占比约30%[8] * Teradyne:4-6月对华销售占比16%(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 受出口限制影响无法向中国发运部分产品 但在本土内存制造商的ATE交付份额高于其全球市场份额 SoC测试仪份额与全球份额持平 中国本土测试仪制造商主要专注于工业和汽车领域[8] 其他重要内容 * 图表数据显示各公司近期对中国销售的占比及其环比变化[9][10][11][12] * 部分公司提供了区域销售权重的历史数据图表 如Disco、Advantest、Tokyo Electron等[14][15][17][18][20][21][23][24][26][2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