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行业与市场关键要点分析 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主要涉及钨行业 包括上游钨矿开采 中游APT(仲钨酸铵)和碳化钨粉生产 以及下游应用和再生回收领域[1] * 提及的公司包括国内主要产区(如江西)的矿山和企业 欧洲APT和乌铁市场 以及具体项目如大湖塘矿、中高新石竹园、海外巴古塔钨矿、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海豚钨矿和俄罗斯桑东物矿等[11][26][27][31] 核心观点与论据: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2025年钨价飙升至历史新高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改善(IMF上调经济增速预期) 中美关税休战延期90天使出口管制短期难放开 国内外价差逻辑持续[3] * 钨作为战略资源 其需求在高科技领域(导弹、光伏、人造太阳)不断增加[3] * 美国通过弱化美元解决美债问题 导致美元贬值、资金外流和人民币升值 影响大宗商品市场[3][5] * 国内政策如反内卷和央行支持消费的金融措施(如贴息贷款)间接拉动内需 支撑钨价[4][7] * 多晶硅、碳酸锂等原材料暴涨的涨价效应可能传导至钨等工业原材料领域[7] * 近期一周内物价跳涨原因包括库存消耗殆尽、供应指标下降以及设备更新、汽车和隧道采掘等消费需求拉动[32] 供给端状况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钨矿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江西地区产量下降约7%[9] * 钨矿集中化趋势明显:大企业矿产自行消化不外流 大贸易商现货增多 信息传播快导致同涨同跌现象显著[10] * 7月钨精矿产量略减 黑钨精矿价格持续高位[11] APT主产区产量因环保压力(如赣州工厂停产)和原料采购困难而减少 生产成本上升[11][12] * 碳化钨粉企业因原料难锁定而减产 将上涨预期计入报价[13] 废料分散于小贸易商手中 供应受限[13] * 海外新增供应项目(如巴古塔钨矿2025年预计产量6,000吨 2026年计划8,000吨 2028年达1万吨)和国内项目(大湖塘矿、石竹园技改)预计在2027年后才能放量 2025-26年增量有限[26][28][29] * 国内开采指标从2024年的63,000吨降至2025年的59,000吨[25] 但预期影响大于实际作用 整体供应紧张更多是集中化带来的预期影响[37] 需求、库存与市场心理 * 需求端与制造业GDP关联性在2022年后减弱 但军工领域隐性需求(约占钨消费11%)随全球军费支出增加而增长[23] * 价格上涨过快可能导致产业链库存积压 需求若无法及时消化将带来经济风险 市场预计高位进行库存消化[8] * 当前市场库存数据保密 但反馈显示中小APT厂减产甚至停产 大企业满产但自用库存可能不足 贸易商库存显著减少(如湖南深州贸易商从五六百吨降至100-200吨)[33] * 出口管制政策出台后对市场心理有冲击 部分贸易商抛售库存 但国内外价差使价格再度反弹[18] 年底备货期间(12月或1月)价格通常上行[17] 价格走势预测与市场特征 * 基于近20年波动和2024年泛亚事件后库存消化形成的低点上移形态 预计未来可能出现较大涨幅 第一波目标为19万吨 对应APT约26万元/吨[2][20][21] * 当前钨精矿市场价格已达39万元/吨 市场预期围绕40万元/吨 若成交量不缩减且价格持续推高 可能走三波段上涨[22] * 近年来超采率持续下滑与钨精矿均价呈开口喇叭状负相关(超采率越低价格越高)[24] * 欧洲APT和乌铁市场在2025年3月国外市场价格率先创出新高[14] * 市场交易特征为缩量上行 货源紧张导致即使交易数量少 下游也愿报高价接货[32] 再生回收与可持续性 * 中国钨回收利用较为落后 回收率仅17% 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5%和欧美40%的标准[35] * 全球钨供给中原生钨精矿占比超70% 二次利用材料占比超20%[35] 2023年中国钨消费总量6.42万吨(同比增1.39%) 其中原生钨5.3万吨 再生钨1.1万吨[35] * 2024年巴塞罗那国际钨协会议上废料回收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从一两家增至二三十家)[35] 未来再生废料市场可能成为重要发展方向[35] 预计中国废物回收领域每年将有约1,000吨左右的增长[36] 其他重要内容 * 巴古塔钨矿为白钨矿(品位0.2-0.5)伴生铜矿 其铜收入可维持运营成本 销售钨为净利润 露天开采进一步降低成本[30] * 心理线指数可作为预测市场走势的参考:从25下方上穿25以上可能迎来反弹上涨 从75上方跌破75可能出现下跌[15] * 2024年9月和10月价格上涨主因是矿山完成年度指标后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货源偏紧[16]
钨价大幅上涨,后市怎么看?
2025-09-01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