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宏观_是什么推动了风险偏好情绪_
2025-09-01 00: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1] * 公司为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其研究团队是报告的作者[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金融市场出现风险偏好情绪升温 与经济增长基本面出现分化 股市自7月以来录得两位数涨幅 创10年新高 而债券市场出现抛售 同时期经济活动却有所放缓[1] * 此轮风险偏好转向由三大因素驱动[2] * 政策引发的经济放缓旨在遏制供应过剩 "反内卷"政策成为首要任务 承诺遏制低价竞争并促进产能削减 这可能导致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但若成功将改善价格预期和企业盈利[5][6] * 财政扩张创造了充裕的流动性 政府杠杆速度快于家庭和企业总和 其债务每季度增加超过GDP的2% 政府支出可能已将约7万亿元人民币从政府账户转移至家庭和企业[10] M1和M2增长近期加速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自年初以来增加5万亿元 仅7月就增加2万亿元 历史表明此类激增通常由股市强劲流入驱动[9] * 外部环境变得更加有利 与美国的关税战风险自5月以来已降温 高层官员多次会晤 并将关税延期90天[12] 尽管对美出口下降 但2025年前7个月中国整体出口仍录得6%的同比增长 得益于对欧盟、东盟和非洲的正增长[13] 国际和国内对中国的看法也有所改善 在高收入国家 对中国的看法已改善到与美国(恶化)观点相当的水平[14][16] * 此轮风险偏好情绪比2024年9月的政策驱动行情基础更广泛 结合了国内政策冲击、充裕流动性、外部环境和国内情绪(技术突破和民族自豪感增强) 因此积极势头在短期内持续的可能性更高[17][18] * 若增长持续放缓数月且无稳定迹象 或"反内卷"措施未能削减产能和重振经济 通缩预期可能再次主导市场情绪 另一个风险是股市过快上涨导致估值过高 引发金融稳定担忧和监管行动[19] 其他重要内容 * 政府若看到增长进一步放缓 可能会增加需求支持措施以确保其5%的增长目标 政策选项包括修订预算以容纳更多财政支出和中国人民银行降息(预测10月再降息10个基点)[7] * 7月PPI通胀停止恶化 高频数据显示主要工业品价格自7月中旬开始反弹 并在最近几周继续上涨 PPI通胀反弹对企业盈利和核心CPI通胀都是好消息[6] * 民族自豪感自2025年初以来日益增强 原因包括技术突破、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增强以及中国文化和品牌的日益流行 类似积极情绪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也曾推动股市表现优于大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