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研究最新客户人工智能采用检查
2025-09-01 00:21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会议记录,为您总结关键要点。内容将严格遵循您的要求,包括行业/公司、核心观点与论据、其他重要内容,并引用原文数据。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聚焦于企业级人工智能(AI)软件应用与采纳[1] * 涉及公司包括大型科技云服务提供商(Microsoft Azure, AWS, Google Vertex)[2][21]、第三方软件即服务(SaaS)厂商(Salesforce, ServiceNow, Workday, Snowflake, Databricks, Palantir)[2][24][34][39]以及AI模型提供商(OpenAI, Anthropic, Cohere)[6][10][11][18] 核心观点和论据 * 企业AI采纳仍处早期阶段:几乎所有组织都在进行AI项目,但多数处于从试点向生产过渡的“爬行到行走”阶段(crawl to walk phase),大规模生产部署有限[2][47];有客户认为部署复杂企业AI代理可能需要2-5年时间[2],MIT研究报告称95%的AI试点项目失败[47] * 强烈的自建(DIY)偏好:许多企业偏好利用云提供商平台(如Azure AI Foundry, AWS Bedrock, Google Vertex)自建AI应用,而非购买第三方软件[2][49];客户认为SaaS厂商的AI产品只是花哨的Python平台,未增添更多价值[6],且自建方案更具定制化和成本效益[6][10] * AI货币化集中在应用层之下:当前AI收入大部分被模型提供商(OpenAI约120亿美元年化收入、Anthropic约40亿美元)、云基础设施(Azure AI收入估测186亿美元)和硬件(Nvidia数据中心收入1560亿美元)获取,而非应用软件公司[60][61][65];第三方软件公司的AI货币化因自建趋势、未大规模生产及内部导向应用而受限[3][58] * 内部面向的用例主导:流行用例包括员工生产力(Microsoft Copilot, ChatGPT)、编码(GitHub Copilot)、自动化IT/运营(ServiceNow)以及为内部管理用例定制的AI应用[2][51];客户部署的AI代理主要用于内部优化和增强人类,而非自主直接面向客户[28][51] * 数据是关键障碍与投资机会:数据集中和治理是规模化AI的关键障碍[6][52];客户强调数据基础是扩展任何用例的关键[28],这强化了多年数据投资周期的观点(利好Azure, Databricks, Palantir, Snowflake)[2][52];也有客户采用RAG或“数据网格”(data mesh)架构来访问分布式数据[41][45] 其他重要内容 * 代理(Agents)技术尚未成熟:有客户认为代理准确率可能仅70%,且错误响应难以识别,在银行等场景中尚不可靠[11];代理成本可能显著高于当前AI功能,因可能消耗数百万tokens[11] * 合同期限缩短与定价模式演变:由于创新速度快,客户不再签署3-5年合同,转向18个月合同[6];AI产品定价模式复杂且不透明(如按次付费、信用点模式),成为采纳障碍[34][56] * 宏观环境影响与ROI不明确:宏观不确定性(如关税[40])导致部分客户自2月起AI需求减弱[34][56];许多AI项目价值难以量化[28][56],投资回报率(ROI)不清晰影响决策[34][56] * 对SaaS席位模型的潜在风险:目前AI尚未导致SaaS应用被取代或广泛裁员[3][58];但有观点认为若AI提取更多效率,未来可能减少对Workday等SaaS席位的需求[38],尽管当前影响甚微(若有也不超过3-4%)[41] * 行业采用差异与试点现状:Salesforce的Agentforce产品虽有6笔交易上线,但收入贡献微小(单笔交易对Salesforce收入贡献不大,6笔总收入低于30万美元)[32];其试点客户占比从第一季度的25%下降至15%[34];Workday在HR侧的代理采纳情况较好,招聘代理(Recruiter)部署率为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