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中国半导体设备(WFE)与半导体(Semi)进口动态 涉及半导体制造产业链 特别是内存芯片制造领域[1][2][4] * 公司层面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名称 但分析指向中国的内存芯片制造厂(memory fabs)及其设备采购行为[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WFE进口增长主要由内存厂囤货驱动 7月整体WFE进口同比增长14% 连续两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年内迄今(YTD)增长1% 增长几乎全部由蚀刻设备(etching)驱动 该类别7月增长162% YTD增长55% 沉积(deposition)和离子注入(ion implanting)设备7月分别增长25%和33% 但光刻设备(litho)进口下降33% 增长主要源于内存制造厂因担忧美国进一步制裁而进行的设备囤积行为[1][2] * 马来西亚 新加坡和日本是WFE进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地 7月从马来西亚的进口同比增长1065% 从新加坡和日本的进口分别增长43%和30% YTD从马来西亚的进口增长187% 占中国WFE总进口的份额从2024年的5%升至约10% 新加坡份额为18% YTD增长11% 日本仍是最大卖家 份额27%但YTD下降2% 从美国的进口7月增长6%但YTD下降25% 份额为8%[1][3] * 半导体进口增长加速 反映终端产品生产旺盛 7月半导体进口同比增长15% 为今年最高增速 增长持续加速 这 likely 反映了包括消费电子(CEs) 物联网(IoTs) 电动汽车(EVs)和工业自动化在内的终端产品产量增长 两大进口来源地是台湾(份额42% 增长12% 主要是先进逻辑芯片)和韩国(份额24% 增长8% 主要是内存芯片) 从美国的半导体进口7月激增194% YTD增长102% 份额从2024年的4%升至约8% 这主要归因于模拟和功率芯片的进口 表明该领域的本土化进程可能不如预期快速[4] * 光刻设备进口疲软 因前期已大量采购 光刻设备进口趋势在关键WFE类别中最弱 这与公司认为中国不缺乏浸没式深紫外(immersion DUV)光刻机的观点一致 因其在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已提前采购了大量设备(估计150台)以应对荷兰政府的出口管制 且荷兰政府持续愿意为低端iDUV工具(如NXT 1980)向中国发放出口许可证[2] 其他重要内容 * 非中国WFE厂商对中国前景看法更弱 一些主要的非中国WFE厂商近期表达了对中国前景的较弱展望 这可能反映了他们认为此类囤货活动或不可持续的观点[2] * SPE进口增长低于WFE 7月半导体生产设备(SPE)进口同比增长12% 增速低于WFE的14% 主要受测试和封装工具的双位数下降拖累[2] * 数据图表提供了详细的历史趋势 大量图表和数据表格提供了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SPE WFE 半导体 以及按国家和产品类别细分的进口额和同比变化的详细历史数据 支持了上述核心观点[5][7][9][11][12][13][14][15][16][17][18][19][20][21][27]
中国晶圆厂设备(WFE)_存储芯片制造商可能进一步囤货
2025-09-01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