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设备详解与现状分析
2025-09-01 10:0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固态电池设备制造与研发 包括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1] * 公司包括先导智能 航可科技 丽源亨 海木星科技 科瑞科技 银河科技 仙岛 绿源方 阿芬多尔等设备供应商 以及宁德时代 中航锂电 赣锋锂业 易伟新能源 青草 未来 泰兰等电池制造商[1][8][10][14][16][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单G瓦时规模化后价值预计5亿以上 前段工序占比35% 中段占比30% 后段占比30%[1] * 干法工艺成本优势显著 无需溶剂和烘干 更适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但干粉混合均匀性和滚压速度是技术难点[1][3][4] * 湿法工艺成熟稳定 但溶剂残留可能影响能量密度和导电性能[1][4] * 半固态电池市场已初步应用 非上市公司如青草 未来 泰兰订单量较大 传统厂商如宁德时代也有新产品推出[8] * 全固态电池仍处于中试阶段 赣锋锂业等公司积极开发 订单量较小[8] * 2025年预计半固态出货量达五至六个GWh 较2024年两三个GWh有所提升[9] * 全固态电池转变带来设备整体变化 客户工艺未定 所有供应商都有机会竞争订单[13] * 固态电池不会完全颠覆液态电池市场 不同类型电池将根据应用场景需求并存[19] 技术细节与设备价值 * 干法固态电池生产核心设备包括干粉混合机 高精密滚压机 高速涂布机 叠片机 等静压机[1][7] * 半固态产线基于液态电池产线 总体价值增加约5000万元左右(以2G瓦时计算)[5] * 全固态产线前段干粉混合设备占20% 制膜设备占10% 中段高精度叠片机占20% 等静压机占10% 后端高压分成化容占15% 检测及封装占15%[5] * 等静压设备单机瓦价值量约3000万至4000万 占总体市场份额约10%[14] * 胶框印刷环节通过激光刻蚀及UV胶实现微米级精度 仙岛绿源方处于领先地位[20] 竞争格局与国内外对比 * 先导智能在终端表现突出 丽源亨专注于叠片机 海木星在激光和叠片方面有突破 航可科技在后端真空注液及高压三化成方面有优势[1][10] * 半固态电池设备供应商格局相对稳定 传统液态电池供应商仍占据主导地位[3][12] * 国内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领先 日本和韩国缺乏相关设备厂商[3][17] * 日本在全固态硫化物路线研究方面起步较早 拥有技术沉淀 但中国在电池厂商规模 研发投入和产业链优势明显[17] * 电解质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硫化物和氧化物 未来几种电池技术路线将并存[18] 其他重要内容 * 干法和湿法工艺在成本及技术适配方面各有优势与挑战[3][4] * 全固态产业仍处于探索阶段 两条路线并行发展 没有终极路线确定[6] * 全固态电池生产后段工序需要高压激活固固界面的电池 并使用烧结设备进行高温处理[2] * 无人机和机器人领域如果能快速发展 全固态市场需求可能会增加[9] * 头部玩家更贴近客户 有更多售后工程师和研发对接 但本质上大家都平等竞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