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新审视,债市还在“定价”基本面吗
2025-09-01 10:0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债券市场、转债市场、地方债市场[1][3][4] * 公司涉及银行、保险公司、对冲机构等债市参与机构[5][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当前债市利率在1.85%-2.0%区间波动,受市场情绪影响显著,短期内难以回到1.6%的下沿[1][2] * 银行、保险公司和对冲机构是债市逆势买入者,但面临挑战:银行资金成本高(中期资金利率约1.66%),政策支持不足;保险公司因权益市场表现良好,对超长期债券要求更高(地方债利率需2.3%以上,国债2.15%左右交投一般)[5][6] * 长期债券利率下行需广普利率与自然利率匹配,但财政政策独立性增强,货币政策主动性减弱[7][8] * 国内债市震荡上行,定价通胀逻辑取代定价降息逻辑,短期内仍有交易机会[9] * 地方债发行期限拉长,集中在三季度(如8月下旬两周发行规模分别为3500亿和3600亿),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四季度供给预计减少[11][12] * 15年期与10年期地方债利差扩大(如四川省15年期利率2.29%,10年期2.02%,利差27BP),存在交易性机会,隐含增值税率已达6%以上甚至8%-10%[13] * 转债市场情绪脆弱,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依赖权益市场表现,若权益市场震荡可能出现估值回调[3][14][15] * 未来权益市场仍有空间,资金面稳定,监管积极推动资金流入,不必纠结于大盘小盘,关键在于资金流入导致估值抬升[16][17][18] * 转债强赎风险低,未来供给将增加,因融资需求增加、监管审核加快、大股东发转债收益确定性增加[19][20] 其他重要内容 * 转债市场近期回调后随权益市场企稳,高价位转债走势依赖权益市场和经济状况[1][5] * 地方债需求取决于发行利率能否吸引基石投资者,收益率需足够高以稳定债市[1][4] * 对冲机构通过购买30年ETF或TL合约对冲权益投资,但难以传导至现券市场[6] * 明年债市波动较大,常态化30个BP左右波动较正常,定价通胀逻辑波动周期可能持续3至5个月[10] * 转债估值向上弹性受限,大资金更愿加仓相对收益基金,险资在满足收益后可能赎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