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内卷,哪些行业最受益?
2025-09-02 08:42

反内卷政策受益行业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稀土行业:受益于非法盗采打击和配额集中,供给侧改革推动价格上涨,叠加下游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行情持续看好,国内稀土价格远低于海外市场,供给格局相对较好[2] * 互联网行业: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及惩处力度加大,规范低价竞争,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淘宝通过提升月活跃用户数和电商业务,单季度增长10%,即时零售模式激活销售水平[2] * 新能源行业:受益于环保和技术要求提升,高耗能产业退出,过剩资本涌入,有望获得更多投资机会 光伏行业虽面临装机过剩,但技术提升和淘汰落后产能是关键[2] * 金融业:优化资源配置,将过剩人才与资本引导至新兴领域,缓解过度竞争压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息差、佣金率及保单价值等最低要求,引导其向新方向发展[2] * 建材行业:尤其是水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小型水泥厂大量涌现导致价格低迷 当前水泥企业主要通过错峰生产和反内卷策略来应对,需要等待更多小型厂退出市场后才可能迎来转机[3] * 医疗领域:通过集采压降药品价格,但质量下降引发关注 目前医保局政策出现松动,从低价中标转向价值导向,不再单纯考虑价格因素,这将提升效率[20] * 快递行业:涨价涉及市占率问题,如果涨价过高可能导致市占率下降,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反内卷政策主要通过规范竞争秩序、破除地方保护、严格执法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产业升级五个方面展开,力度低于供给侧改革,高于碳中和政策[2][6] * 规范竞争秩序:遏制无序扩张,通过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大对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处力度 例如互联网行业中的外卖大战,通过低价扰乱正常市场秩序,需要急需解决[6] * 破除地方保护:畅通统一市场,避免地方政府通过不平等补贴或税收优惠吸引招商引资,从而导致产能过剩及要素流通成本增加 这一措施旨在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有助于减少关键领域产能过剩问题[6] * 严格执法标准:在环保、技术、安全等领域加强执法,杜绝未批先建现象,以防止高耗能、低效能僵尸型产业泛滥 例如稀土行业,通过淘汰非法供给,实现产能有序退出,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6] * 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将过剩资本和产能转向新兴领域,如金融业人才与资本聚集度高,但存在过度竞争问题,需要将其部分资源转移到其他新兴赛道,以避免全社会的人才浪费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6] * 实现产业升级:推动传统国企及其他企业向高端技术和特色产品方向转型,以跳出低水平循环,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例如,在国有企业中,引导其不断向高端技术领域转型,有助于提升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6] * 劳动者保护政策:从2025年9月1日起,所有企业必须规范缴纳社保和养老金 这一政策提升了劳动者保护水平,但也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成本,从而抑制了一部分不正当竞争行为 随着劳动者保护水平提升,产品定价过程中也会逐渐反映这一成本上升,从而降低内卷程度[3][10] 其他重要内容 * 稀土行业:需求非常大,包括用电需求增长、节能降耗以及中美博弈等因素推动需求逐年扩大 中国加强了对非法稀土开采打击力度,将配额集中到北方稀土与中国稀土两家企业,并严格控制冶炼分离总量及流通环节管理 从6月底以来,稀土价格已经翻倍,其行情预计将持续看好,因为下游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工控等领域需求爆发式增长[14] * 光伏行业:面临装机过剩问题 截至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装机容量已突破1,100GW,而实际情况可达到1,700GW 然而,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仅约530GW,并且近年来有所下降 因此,光伏行业需要提升技术水平并淘汰落后产能[11] * 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使得需求急剧下降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短期内难以实现产能出清[11] * 化工板块:在节能降碳改造过程中并不意味着会形成供给收缩 例如,钢铁行业在产能置换过程中,企业往往先建设新的产能,然后再关停旧产能,实际上是以产能置换名义增加了新产能 这导致钢铁行业越进行产能置换,供给越多,价格越低迷[16] * 互联网行业:反内卷工作已进入尾声 从中报数据看,美团、淘宝和京东三家平台中,以淘宝表现最佳,通过提升月活跃用户数和电商业务板块,实现单季度10%的增长 淘宝通过即时零售模式激活销售水平,而美团主要从事本地生活服务,在外卖大战补贴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商户,但其即时零售业务不足,因此受损较大 京东则投入大量补贴,但对即时零售提升效果不明显[19] *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及碳中和政策相比:力度低于2016-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但高于碳中和政策 供给侧改革直接针对产能进行关停,而反内卷主要通过规范经营秩序,引导落后产能退出 相比之下,碳中和更多是提高生产成本或绿电用电安全性要求,而反内卷则注重规范竞争秩序[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