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RW Holdings (NWH) M&A Announcement Transcript
2025-09-02 13:00

公司信息 * 公司为NRW Holdings (NWH) 宣布收购Freedom公司[1][2] * Freedom是一家澳大利亚多服务电气 机械 HVAC 基础设施技术和维护服务提供商 成立于1968年 由大股东Alan Lipman自1987年起领导[2][3] * Freedom拥有2500名技术人员 项目经理 工程师和运营人员 业务遍及澳大利亚 在东海岸地位稳固 并在南澳大利亚 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断扩张[3] * Freedom在2025财年收入为8.4亿澳元 标准化息税前利润(EBIT)为3860万澳元[3] * 收购后 Freedom现有执行管理团队将保留 由CEO Scott Olson领导[4] * 收购对价最高为2亿澳元 分三部分支付 1.22亿澳元在交易完成时支付 4500万至6000万澳元的盈利支付(Earn-out)基于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12个月EBIT表现 以及1800万澳元的延期现金对价在完成两年后支付[5][7][8] * 盈利支付设有上下限 若EBIT低于3000万澳元则无需支付 若EBIT达到或超过4000万澳元则支付最高6000万澳元[9] * 按最高对价2亿澳元计算 收购隐含的EBIT倍数约为5.2倍[9] * 收购资金来自公司未提取的债务融资额度以及初始支付后但在支付盈利对价和延期对价前业务产生的现金[9] * 交易预计在2025年9月30日或之前完成 完成后将更新集团指引[4][6] * 收购完成后 Freedom的约2500名员工将加入NRW现有的约9000名员工 使合并后的集团员工总数达到约11500人[20][23] 核心观点与战略论据 * 此次收购为集团带来了高度战略性的第四大业务支柱 称为EMIT(电气 机械 基础设施和技术)[2] * 收购符合NRW通过扩展服务范围 提供新的能力并进入可寻址市场来实现增长的战略[4] * Freedom的业务模式是资本密集度低且能产生现金 其核心能力包括能源转型 电气化 自动化和数字创新所驱动的机会[2][3][11] * 公司对Freedom的盈利前景有良好可见度 其2026财年约8.4亿澳元的收入已列入交付计划 并预计在2027财年将进一步提升[4] * 公司对实现盈利支付的最高目标充满信心 信心源于2025财年3860万澳元的标准化EBIT以及对2026财年约4000万澳元EBIT的清晰可见度[9][17] * 公司预计此次债务融资的收购将 initially 推升负债率 但由于Freedom和NRW集团整体强劲的现金生成能力 负债率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归目标水平[10] * 此次收购带来了进一步多元化的维护和服务 产生了年金式收入[11] * Freedom的技术专长涵盖设计 安装 维护和交钥匙解决方案 服务于多元化的行业领域 包括商业政府 大型安装项目 建筑服务 设施管理 数据中心与技术 数字创新 能源转型 电气化与自动化 健康与老年护理 国防 基础设施与工业 教育以及重工业[13][14] * 公司看到了显著的营收协同潜力 特别是在将NRW的资源和关系引入Freedom目前涉足甚少(如果有的话)的矿业领域[22][41][48][49] * 公司目标是将此业务的利润率长期提升至6%[31] 财务与运营细节 * Freedom在2026财年75%的预测收入已锁定 若加上其维护和小型工程服务产品的正常运营速率 该覆盖率将升至100%[17] * 在过去五年中 Freedom 70%的收入来自已维持超过二十年的客户关系[18] * 现金流管理是Freedom的优势 营运资本管理是其关键绩效指标(KPI)之一[19] * Freedom的订单总额(work in hand)为10亿澳元 潜在项目管道(pipeline)为35亿澳元(这些项目可能在12个月内授予并启动) 其中已提交的投标金额为20亿澳元[21] * 合并后集团的管道因此增长至209亿澳元 当前活跃投标金额(包括Freedom的20亿)增长至76亿澳元 在手订单为71亿澳元 其中38亿(包括Freedom的8亿)已确认为2026财年收入[23] * Freedom的维护和服务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15% 公司希望在未来提升这一比例[44][45] * 过去几年的收入增长主要是有机增长 包含少量并购 并且经历了COVID年份的影响[46] * Freedom的资本支出(CapEx)需求较轻 每年大约在300万至500万澳元之间[66] * 其客户构成中 私营部门约占34% 公共部门约占66% 许多工作通过一级建筑公司等交付[76][77] * 用于收购的债务融资成本大约在5.5%至5.8%之间[73]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明确表示此次收购并非出于成本协同效应考虑 没有成本削减计划 重点是增长机会和利用关系做更多业务[28][29] * 交易并非通过竞争性流程达成 谈判始于2023年左右 并于2024年10月重新接触 历时约12个月[32] * 公司进行了正常的尽职调查程序 对其实现所述数字有高度信心[37] * 收购还带来了更强的担保能力(bonding strength)和资产负债表实力 可能支持未来参与更大项目[51][52] * 收购的主要动机是业务多元化 把握数据中心 电气化 新建筑 电池存储 自动化 AI等大趋势带来的能力[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