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潍柴动力-业绩回顾-2025 年下半年前景向好,拥抱新能源转型并致力于提升股东回报;买入
2025-09-02 22:24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潍柴动力(Weichai Power) A股代码000338 SZ 港股代码2338 HK[1][1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内燃机制造商 在中国柴油机市场拥有约18%的份额 业务涵盖商用车 工程机械 农业装备 船舶和发电设备[28] * 公司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 包括整车及汽车零部件 农业装备和智能物流[28] 核心业务表现与展望 大缸径发动机业务 * 大缸径发动机上半年出货量强劲增长41% 达到5千台[3] * 数据中心发动机的贡献从2024年的5%上升至12% 价值贡献从2024年的23%上升至48%[3] * 产品结构改善及数据中心发动机功率提升趋势推动混合平均售价同比上涨20%以上 数据中心发动机的ASP是通用应用的近6倍[18] * 管理层重申全年出货量指引为1万至1.2万台 其中约10%来自数据中心发动机 意味着下半年出货量为400至600台[21] * 管理层预计行业需求将持续强劲 产品质量已可与跨国公司同行相媲美[21] * 产能扩张目标为年底将年产能提高至3至4千台 较年初的2千台提升50%-100%[1][21] 新能源动力总成业务 *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销售额将较上半年增长2至3倍 上半年销售量为2.3GWh 价值12.1亿元人民币[21] * 该业务有望成为中长期电动化导致发动机总市场萎缩的可靠抵消[1] * 管理层目标是使其在电动动力总成领域取得与在内燃机动力总成领域相同的领导地位[21] * 对于商用车客户 目前大部分是山东重工集团内部的客户 对于非公路机械客户 80%是外部客户[21] * 电动动力总成的毛利率赶上内燃机动力总成仍需时间[21] 传统发动机业务(主要是重卡) * 上半年整体发动机销量同比下降10% 重卡发动机销量同比下降22% 部分原因是公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采取了纪律性的定价策略[21] * 管理层对下半年销售表示乐观 预计全年销量不低于去年 意味着下半年销量至少同比增长11%[21] * 8月LNG发动机产量强劲 达到近1万台 公司在7月/8月看到了市场份额的恢复[21] * 公司将保持定价纪律 通过产品质量捍卫市场地位 客户可通过其更高的产品效率在0.5至1年内赚回额外的购买成本[22] 发动机后市场业务 * 后市场业务上半年销售额达4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23] * 增长主要得益于非公路机械发动机(尤其是矿用机械)TCO管理服务(如维护和延保)的重大进展[23] 财务数据与预测 * 公司市值129.2亿元人民币 企业价值148.4亿元人民币[5] * 高盛预测2025年 2026年 2027年收入分别为2280.0亿 2476.4亿 2663.2亿元人民币[5] * 高盛预测2025年 2026年 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39元 1.70元 1.97元人民币[5] * 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10.7倍 8.7倍 7.5倍[5][12] * 股息支付率为55% 2025年预期股息收益率为5.2%[5][16] 股东回报 * 公司致力于通过高股息支付(目前为55%)和股票回购(宣布规模高达10亿元人民币 约占2025年预期净利润的8%)进一步加强股东回报[1] * 公司今年开始将A股回购(截至8月底已回购约6亿元人民币)加入其股东回报方案 目标是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且不断改善的股东回报[25] 行业展望与公司战略 * 8月初步的重卡销售数据指出LNG重卡需求强劲反弹[2] * 管理层预计重卡和轻卡的电动化渗透率将在全年基础上升至25%至28% 2024年重卡的渗透率为13%[27] * 公司已投资其他新能源技术(如氢燃料电池车 混合动力 固态电池)并已实现数百台销量[27] * 长期看空因素来自电动化对ICE动力总成市场的长期负面影响[30] 投资评级与风险 * 高盛对A股和H股均给予买入评级[1][29] * A股12个月目标价为20.50元人民币 较当前价有38.4%上行空间 H股12个月目标价为21.00港元 较当前价有31.2%上行空间[1][2] * 关键风险包括:宏观经济活动慢于预期 全球经济增长弱于预期 动力总成向更高电动化渗透率转变 LNG渗透率降低 中国重汽发动机采购安排的不利变化 大缸径发动机业务发展慢于预期[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