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太股票策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亚太股市新投资范式-Equity Strategy - Asia Pacific-APAC equities a new investment paradigm in the age of AI
2025-09-03 09:22

亚太地区人工智能(AI)股权投资策略纪要分析 涉及行业与公司 * 行业:人工智能(AI)全产业链 包括AI芯片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 科技硬件 数据中心 生成式AI软件 IT服务 电力设备 液冷 人形机器人 自动驾驶汽车(AV) 国防等[1][2][4][9][41][47][48][49][50][51][52][53] * 公司:提及多家上市公司及私营企业 包括台积电(TSMC) 腾讯(Tencent) 三星(Samsung) 阿里巴巴(Alibaba) 以及中国的AI芯片 光学模块 PCB 软件公司 韩国的国防和机器人公司 日本/台湾的材料公司等[14][38][4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AI重塑亚太股市格局:AI的突破性进展和全球投资将重塑亚太股市 影响国家经济 地缘政治地位和公司命运[1][16] * 亚太经济体AI准备度评估: * 美国是全球AI创新和应用中心[2][25] * 中国凭借政策支持 强大AI研究 多样化应用场景 充足电力供应和强大制造能力位居第二 尽管面临出口管制 仍在构建自给自足的AI生态系统方面取得进展[2][25][55][98] * 日本在半导体材料 工业机器人 量子计算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保持领先 但公众对AI的接受度较低[2][55][99] * 印度拥有庞大的IT人才库和巨大的AI应用国内市场[2][55][102] * 台湾的晶圆代工能力和韩国的内存技术使其成为全球AI供应链不可或缺的参与者[2][55][100][101] * AI对经济增长 就业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重新定义: * 中国/日本/韩国可能利用AI抵消人口问题 实现高于预期的长期GDP增长 挑战其股市的结构性看跌观点[3][26][106][107][108] * 自动化削弱廉价劳动力吸引力 一些新兴亚洲经济体可能难以吸引外资和提升经济结构 在新时代落后[3][27][106][122] * AI可能打破文化/语言障碍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但政治分歧可能导致技术碎片化和排斥[3][106][134][139] * 万亿美元市场机遇: * 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超过300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近1.2万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30% 2025-30年累计投资达3-5万亿美元 亚太地区可能占1万亿美元[4][21][155] * 资本支出周期将为许多科技和非科技行业创造巨大市场机会[4][16] * 亚太作为全球AI生态系统的支柱 将受益于此[4] * 台湾的AI代工 韩国的HBM 中国的AI芯片/生成式AI软件/液冷行业预计年增长20-50% 而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和印度的IT服务可能仅温和增长[4][21][156] * AI在AV 机器人 国防 互联网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快速增长[4][53] * AI就绪度决定经济利益:国家的AI基础设施 资本 人才 研究等就绪度将决定其利用AI经济收益的能力[25] * 电力供应成为关键制约因素: * 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球电力消耗比例从2024年的1.5%(416TWh)预计翻倍至2030年的约950TWh 相当于日本2024年总耗电量[59][64] * 美国数据中心耗电占比从2024年的4.2%预计激增至2030年的>8% 电力约束是主要挑战 缺乏新电力产能可能使2030年停电增加100倍[59] * 中国凭借丰富的煤炭和可再生能源 积极的电网扩张和对高科技行业的政策支持 电力供应不是关键约束 数据中心耗电占比从2024年的1.7%预计升至2030年的约3%[65][66] * 公众AI接受度:印度 中国和新加坡在AI公众接受度方面领先大多数发达国家 中国近70%的受访者表现出对AI的更大信任和接受度 而只有41%的美国人信任AI 澳大利亚和日本更低(36%和28%)[67][69] * AI投资与独角兽: * 全球AI私人投资从2013年的50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1510亿美元 美国占2024年全球AI私人投资的72% 中国从2013年的6亿美元升至2021年的260亿美元 但2024年降至93亿美元[71][76] * 美国政府2019-23年AI投资达3290亿美元 中国1330亿美元[72][73] * 截至2025年7月 全球706家科技独角兽中 美国占近60%的数量和68%的市值 中国位居第二 占13%的数量和17%的市值 印度第三 占4%的数量和2%的市值[77][80][81] * AI研究与专利:中国领先全球AI研究 出版物和专利授权 2023年占全球AI期刊出版物的近23% AI期刊引用的23% 以及授权AI专利的70% 美国2024年发布了40个著名AI模型 中国15个[82][83][84][85][86] * 物理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 * 全球机器人密度从2016年的每万名员工74台增至2023年的162台 中国领先世界 2023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占全球>50% 韩国密度最高(>1000台/万名员工)[88][89][90][91] * 美国拥有最多的商业AV部署 但中国紧随其后 拥有更多AV试验 加速国际扩张 预计未来十年上路的机器人出租车数量是美国的兩倍[92][93][94][95] * 中国私营企业的"DeepSeek时刻":2025年的"DeepSeek时刻"代表中国创新的根本重新校准 未上市的私营公司日益推动突破性技术 证明其仍然具有高度创新性和竞争力[143] * 短期风险:AI存在巨大潜力 但短期风险是沿"S曲线"的炒作-修正周期 包括资本支出和股价 一些AI相关股票因非凡预期而大幅上涨 可能因能源约束 计算成本 低投资回报 监管干预等而容易失望[54]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策略驱动因素:预计四个不同驱动因素将塑造亚太AI相关行业:AI基础设施行业 科技硬件行业和台湾/韩国/日本的半导体行业主要受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周期驱动 中国AI芯片和半导体设备股票表现主要受政府政策 技术进步和构建自给自足生态系统能力以及中国国内需求增长驱动 AI应用行业将取决于AI采用和货币化速度 定制化AI云 LLM和数据中心运营将受益于主权AI计划[41][159] * 细分市场预测: * 芯片与HBM:亚洲AI芯片市场预计从2024/25年的350/660亿美元增至2026年的1010亿美元和2030年的2610亿美元 2025-30年CAGR为32%[47][160] * 半导体设备:后端设备市场预计CAGR>10% 前端(晶圆制造设备 WFE)市场应增长6-10% CAGR 中国WFE账单2024年同比增长21%至380亿美元 2025-30年应正常化至约每年300亿美元[48][168][172] * 半导体材料:AI相关材料占整个半导体材料市场近10% 预计现在至2030年增长率为20-30% pa[48][174] * 科技硬件:全球AI服务器收入预计以24% CAGR增长 到2030年达到8450亿美元[49][181] * 数据中心:中国/日本是亚太成熟的数据中心市场 印度/马来西亚贡献强劲增长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预计以13% CAGR(2024-30年)增长 到2030年达到460亿美元 AI相关数据中心市场应以约44% CAGR增长 到2030年占数据中心总量的近1/3[50][189] * 中国生成式AI软件:预计以40% CAGR(2024-29年)增长 到2029年达到98亿美元[50][199] * 印度IT服务:AI编码效率应是通货紧缩的 但业务流程的新机会可能会出现 预计市场温和增长2-3%[51][207] * 电力:中国AI相关电力设备需求预计以18% CAGR(2024-30年)增长 到2030年达到50亿美元[51][230] * 液冷:中国液冷需求预计看到57% CAGR(2024-30年) 到2030年达到19GW(2024年为1.3GW)[52][237] * 人形机器人: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2025年达到1.8万台 2030/35年达到100万/1000万台 对应2025-35年88% CAGR[52][241] * AV:中国具有L2+/L3功能的PV销量预计从2025年的610万辆增至2030年的1840万辆 CAGR为25%[52][247] * 国防:预计全球国防工业AI相关TAM到2025年底达到约300亿美元 随后五年可能实现12% CAGR[53] * 中国互联网:从模型构建转向AI应用 云计算市场预计以25% CAGR增长 到2030年超过4400亿美元[53] * 中国医疗保健:AI提高效率和药物开发[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