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集团 (1810 HK)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小米集团 专注于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行业[1][13] * 公司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 2024年出货量占比13.8%[13] * 公司是领先的消费级AIoT和新能源汽车平台[13] 核心运营与财务表现 * 小米EV上周保险注册量达到11,900辆 创历史新高 环比增长44% wow[1] * 自2025年3月以来 周均交付量首次突破6.5-7.5千辆的范围[1] * YU7系列预期等待时间从8月初的平均51周缩短至目前的平均47周 而SU7系列等待时间基本未变[1] * 公司计划到9月底将EV销售门店总数扩展至402家 覆盖119个城市[1] * 公司市值为1.4万亿港元(约合1,795亿美元) 企业价值为1.2万亿港元(约合1,522亿美元)[17] * 公司2024年12月预测收入为3,659.064亿元人民币 2025年12月预测收入为4,752.199亿元人民币[17] * 公司2024年12月预测EPS为1.07元人民币 2025年12月预测EPS为1.59元人民币[17] 产能扩张与业务展望 * 强劲的交付数据表明北京小米EV工厂二期一阶段可能已启动大规模生产[2] * 若9月交付速度维持或高于当前水平 预计3Q25E总交付量有望达到97-99千辆 超出管理层对2025年350千辆交付的指引[2] * 交付组合正向YU7转变 预计YU7与SU7比例接近1:1 这将导致3Q/4Q25E小米EV板块的ASP组合更有利[2] * 除了二期一阶段 公司还在继续执行产能扩张 包括6月收购土地后的北京二期二阶段[3] * 公司被视为处于多年生态系统扩张的早期阶段 2024-27E收入/EPS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6%/36%[13] 未来关注要点与催化剂 * i) 旗舰机型小米16系列和HyperOS 3.0计划在9月底发布 这意味着与iPhone发布的时间差缩短[3] * ii) EV制造产能爬坡进展[3] * iii) 双十一GMV[3] * iv) 继SU7(2023年11月)和YU7(2024年12月)之后 在工信部申报新EV车型[3] * 公司管理层和YU7车型将出席9月3-4日在香港举行的高盛亚洲领袖会议2025[4] * 管理层还将出席9月8日在旧金山举行的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25[4] 投资评级与风险 * 高盛给予买入评级 12个月SOTP目标价为65港元 较当前54港元有20.4%上行潜力[4][17] * 对小米核心业务采用21倍目标12个月远期EV/NOPAT进行估值 对小米EV采用DCF估值(87亿美元 WACC为12% TGR为3%) 并应用10%的控股公司折扣[14]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1) 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份额增长疲软 2) 智能手机/EV业务面临更高的毛利率压力 3) 小米品牌高端化和EV业务执行低于预期 4) 地缘政治风险和监管不确定性加剧 5) 宏观环境疲软和智能手机/IoT需求减弱 6) 外汇波动[14] * 并购评级为3 表示成为收购目标的概率较低(0%-15%)[17][2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拥有稳健的资产负债表 在软件-硬件/智能手机-IoT-车辆集成方面具备强大能力 并因规模和在EV供应链的深度参与而具有成本优势[13] * 公司有望构建全球最大的消费者实体智能生态系统之一[13] * 高盛在报告覆盖的公司中开展并寻求投资银行业务 可能存在利益冲突[4] * 高盛在最近一个月月末 beneficial owned 小米集团1%或以上的普通股[26]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从小米集团获得了投资银行服务补偿 并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寻求此类补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