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Xencor (XNCR) 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 专注于利用其XmAb蛋白质工程技术平台开发新型抗体疗法 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严重疾病[3] * 公司的核心战略是利用其工程平台创造具有独特差异化的分子 以解决患者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其专业领域是设计能产生新生物学效应的分子结构[3] 核心研发管线与关键催化剂 XmAb819 (ENPP3xCD3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 * 该分子靶向ENPP3 一种在肾细胞癌(RCC)上高表达的细胞表面蛋白 采用"2+1"设计(两个ENPP3结合域 一个CD3结合域) 利用肿瘤与健康组织间靶点密度的差异实现选择性杀伤[6][7][9] * 公司将在2025年10月的AACR-NCI-EORTC三联会议上以海报形式公布其剂量递增阶段的初步数据 重点关注目标剂量范围内的初步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10][11][18] * 该项目是首个进入临床的靶向ENPP3的T细胞衔接器 目前已知仅强生旗下杨森有另一活跃临床项目[10] * 临床定位为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的后期线治疗 患者均已接受过VEGF TKI和PD-1抑制剂治疗 在这些多重经治患者中ENPP3表达依然 uniformly high ( uniformly high )[19] * 在该治疗领域 当前标准治疗应答率较低(约22-25%)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约5.6个月 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15][16] XmAb942 (长效抗TL1A单抗) 及 TL1A 靶点 * 公司认为TL1A是凭借其工程平台开发"best-in-class"分子的理想靶点 现有临床阶段分子存在效力一般、给药频繁、免疫原性等明确缺陷[22] * 公司利用其Fc工程技术赋予XmAb942超长半衰期(约71天以上) 旨在实现每三个月一次的维持期给药[40] * 定量系统药理学(QSP)模型预测 其设计剂量方案能在肠道靶标区实现99%的TL1A抑制[40] *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2b期剂量范围研究(Zenith UC)将于本季度启动[24] * 克罗恩病是下一个明显的适应症扩展方向 同时公司也在评估其他机会 因TL1A可能具有抗纤维化作用[27] TL1A x IL-23 双特异性抗体 * 该双特异性分子将TL1A与IL-23 p19亚基结合 计划于2026年进入首次人体试验[28][30] * 选择此组合是因为两个靶点在临床上 individually safe profiles 允许更高的剂量强度和暴露量 且生物学上可能存在协同效应[29] * 公司认为TL1A是优于TNF的靶点 且针对IL-23 p19的抗体在头对头研究中已优于靶向p40的抗体[30] * 强生的DUET研究(联合使用TNF和IL-23抑制剂)结果将提供关于协同效应的参考信息[29] B细胞耗竭疗法 * 公司相信通过抗体药物(而非细胞疗法)实现深度B细胞耗竭和组织清除 有望实现免疫系统"重置"和持久疗效 且比细胞疗法更具可及性和便利性[47][48][49] * 公司指出在肿瘤学中 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已显示出可与CAR-T疗法媲美的完全缓解率[48] 技术平台与战略 * XmAb蛋白质工程技术平台是公司的核心优势 能够创造具有差异化结构的分子 如双特异性抗体、半衰期延长和高效力的单抗[3] * 公司战略是利用其工程工具不断开发下一代药物 同时未来三年将聚焦于推进现有临床管线获取数据[51][52] * 公司历史上曾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如与安进在Zalifrelimab上的合作)推进其技术[38] 竞争格局与市场观点 * 在ccRCC领域 belzutifan (HIF-2α抑制剂)的上市和快速放量确立了当代单药治疗的基准(ORR 22% mPFS 5.6个月) 但临床界仍希望超越既往标准治疗Axitinib[14][15][16] * 在TL1A领域 尽管已有令人兴奋的II期数据显示其在难治性IBD中的潜力 但先导分子存在明显缺陷 且距离上市尚有数年 为公司创造"best-in-class"分子提供了时间窗口[22] * 公司认为其长效TL1A单抗有望通过更高的药物暴露量改善临床结局 现有药物在诱导期后无应答患者中进行再诱导或延长诱导时 应答率仅约50% 表明其暴露量模型可能存在不足[41][42] 研发策略与运营重点 * 公司强调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执行 包括选择优质研究中心和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群体混合 以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43] * 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推进现有临床项目上("a lot of wood to chop")[52] * 公司将继续探索新的结构和技术 但核心是获取临床数据[51][52]
Xencor (XNCR)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