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和印度能否成为盟友-Can China & India be allies_
2025-09-04 23:08

行业与公司 涉及印度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及双边贸易动态 行业涵盖国际贸易 地缘政治 制造业 科技和投资[1][9][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印中关系解冻的背景与象征意义 印度总理自2019年后首次访华 多项2020年后的对抗性决策被逆转 显示关系缓和迹象[1] 印度长期与俄罗斯结盟但获益有限 仅获得略便宜的原油和国防依赖 而中国每年进口超2万亿美元商品 市场潜力巨大[2] 但这一缓和被描述为"令人震惊的发展" 因多数分析师此前预期印美关系会深化[9] * 贸易关系高度不对称且印度处于劣势 中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但印度仅是中国第7大贸易伙伴 落后于美国 香港 日本 德国 韩国和越南[19] 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从2009-10年的190亿美元膨胀至2024-25年的近1000亿美元 而印度对华出口甚至停滞 2011和2012财年的出口额高于上一财年[12] 在中国年进口额超100亿美元的31类产品(总价值1.4万亿美元)中 印度仅在铁矿石一个类别中是前5大供应商(供应中国总需求的2.8%) 在电话和碳氢化合物中排第11 精炼铜排第15 铁合金排第6 而在医疗器械 汽车零部件 包装药品 聚合物和燃气轮机等领域均未进入前20[20][21] 相比之下 印度在电子 汽车和制药等关键行业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4] * 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能力严重错配 在中国31类主要进口产品中 印度仅对其中4类拥有可观的世界出口额(超50亿美元) 即使将门槛降至30亿美元 也仅有8类[27] 印度制造业生态系统不够健全 无法为大多数进口产品提供有意义的成本优势 其主要优势是庞大且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 仅支持低端高科技制造(主要是组装业务)的可行性[6] 印度最有可能增加对华出口的领域仅限于电话 汽车零部件和铁/钢[3][28] * 潜在合作领域与印度的让步 印度可能通过放松FDI规范 允许中国公司进入其互联网生态系统(与美国公司竞争)以及恢复直航和签证来给予中国准入[4][6] 印度还可能邀请中国参与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组件等 already 高度依赖中国进口的领域[7] 作为回报 中国可能恢复对印度的稀土磁铁和化肥销售 并可能在高端制造业的FDI和技术诀窍方面发挥作用[4] * 根本性战略挑战与局限性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及其在印度声称拥有主权的地区的投资 以及数十年未解决的边境争端 仍然是重大障碍[4] 中国与其顶级合作伙伴(包括东盟和韩国)有现有的贸易安排 不太可能减少这些安排来突然青睐印度[24] 分析认为 印中关系可能仅限于选择性的贸易和FDI影响 难以发展为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中国获益更多 可平衡西方在亚洲的力量 并将印度视为竞争对手的风险降低[4] * 对印度的投资影响与建议 分析认为印度通过与美国结盟会获益更多 遵循亚洲成功故事的历史模式[5] 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可能主要停留在交易性和贸易焦点上 对印度的战略利益有限[5] 从经济角度看 中国不太可能完全抵消美国关税的影响 但可能有助于产生增量制造业就业和吸引一些FDI[8] 除非印度允许中国品牌广泛进入 否则具体的股票影响有限[8] 印度可能寻求通过引入中国竞争来平衡美国科技公司 因为它无法禁止美国科技[6] 但印度可能抵制中国品牌产品(如比亚迪 华为)在消费和农业领域的全面进入[7] 其他重要内容 * 历史背景与冲突 两国现代史上多次冲突 包括1962年战争以及2017年洞朗对峙和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11]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和核供应国集团(NSG)等关键组织中阻碍印度加入[11] * 2020年后的decoupling与近期recoupling措施对比 2020年冲突后 印度禁止了包括TikTok在内的近300款中国应用 收紧了来自陆地邻国的FDI审批 停止了直航并限制了签证[14] 当前 stance 出现变化:部分网站可访问(应用仍被禁) 可能放宽可再生能源 汽车和制造业等领域20-25%的FDI限制 已达成重启直航协议 已于2025年7月恢复旅游电子签 并可能放宽电子和汽车行业商务签证 但华为和中兴的5G设备限制仍存在 边境问题进展缓慢[15][17] 中国也恢复了对印度的化肥和稀土磁铁出口[16] * 分析结论 当前解冻可能只是管理印度可能面临损失的临时步骤 在贸易上无法实质性抵消对美损失 更可能趋向于确保关键要素供应和维持制造业运转[30] 除非一国在边境问题上放弃重大主张(印度在阿克赛钦或中国在藏南)并处理好巴中关系 否则伙伴关系难以发展到战略水平 目前的合作可能只是"新瓶装旧酒"[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