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及上市公司海外业务[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自2016年起超越多个发达经济体 2022年与美国、荷兰、英国同处全球领先地位 尽管202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下降 但中国降幅相对较小[1][2] * 中国企业出海模式发生结构性变化 对外并购占比从2016年的44.1%显著下降至不足10% 绿地投资日益活跃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支撑 反映出驱动因素从跨境避税转向产业输出[1][3] * 2023年中国绿地投资规模显著增长 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 高于2022年水平 主要流向新兴经济体[2][10] * 中国企业在不同经济体中的产业布局差异明显 租赁商务服务业和批零行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制造业更多流向欧洲和北美洲 采矿业和建筑业则在大洋洲和非洲占据主导地位 这与当地资源禀赋和需求密切相关[1][4] * 2023年披露海外收入的中国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约为20% 电子行业无论规模还是比重均处于首位 电力设备、汽车及家用电器等行业海外业务收入规模非常大 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30%[1][5] * 在汽车行业 商用车海外收入占比高于乘用车 部分源于燃油车竞争劣势 而商用车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 近年来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对企业盈利支撑作用日益显著[2][6] * 部分细分领域如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医疗研发外包以及宠物食品等新兴领域 虽然海外收入规模相对小 但其自身营业总收入支撑强劲 具备较大增长空间[6] * 中国绿地投资重点领域包括金属、电子元件和汽车OEM等新兴行业 以及可再生资源、化学制品和矿物等行业[2][12] * 东盟地区如越南、泰国、柬埔寨及马来西亚 以及摩洛哥和墨西哥等国家 受益于中国绿地投资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尤其是在电子元件、电器消费品以及金属与汽车OEM等领域[2][13] * 产业布局与东道国产业需求、政策、生产要素成本密切相关 例如汽车OEM领域 中国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了企业在马来西亚等地区建设高科技优势 同时满足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市场需求[14][15] 其他重要内容 * 截至2022年底 中国有约2.9万家境内机构在190个国家设立了4.7万家境外企业 这些境外企业用工需求较大 营收增速较高 外国员工比例较高 纳税比重保持高增速[4] * 基础化工、通信传媒及机械设备营业总收入超过25% 建筑装饰行业海外收入规模较大但占比较小[5] * 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电力设备中的光伏设备以及汽车零部件等子行业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大且比重较高[5] * 我国企业在跨境物流领域的海外收入同步增长 带动了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发展[7] * 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不仅包含境外子公司的收入 也涵盖了出口收入 因此从绿地投资视角考察企业出海深水区表现更为重要[9] * 中国绿地投资主要流向新兴经济体如沙特、马来西亚、越南等 以及摩洛哥、印尼、埃及和哈萨克斯坦 在发达经济体中 美国、韩国和匈牙利是主要目标[11] * 半导体、通讯设备、电子消费品以及运输仓储和建筑材料也是绿地投资较大的受益者[12] *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 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吸引大量中国绿色资金投入[15]
“出海”竞争:哪些新趋势?
2025-09-08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