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产业链机会
2025-09-08 12:11

纪要涉及行业与公司 行业 - 储能产业链(国内及海外市场)[1] - 新能源板块(含电芯、固态电池、锂电设备等)[7][9] - 化工行业(磷化工、电解液、铬盐等)[10][13] - 锂矿及正极材料[18][20] 公司 - 磷化工企业:云天化、兴发集团、川恒股份、川发龙蟒、新洋丰、云图控股、湖北宜化、川金诺[13] - 电解液企业:新宙邦(技术领先,布局固态电解质和钠离子电池电解液)[13] - 铬盐企业:振华股份(受益供给受限和需求旺盛)[13] - 锂电设备企业:先导智能(新签订单同比翻倍)、杭可科技(固态电池催化)[15][17] - 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国内扩产驱动)、LG、三星(海外扩产)[15] - 锂矿企业:赣锋锂业(电池业务增速快)[21] - 三元材料企业:华友钴业(龙头,布局印尼资源)[22] - 固态电池企业:厦门钨业(硫化锂技术领先)[23] - 运营商:龙源电力、新天绿能、大唐新能源、南网储能(受益绿电补贴和收益率提升)[25] - 软件服务商:国能日新(功率预测市占率40%-50%)[25]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国内储能市场转向经济性驱动 - 政策从强制配储转向经济性驱动,内蒙古、山东、山西、甘肃等省份因电价支持和现货市场收益率提升(如甘肃容量电价补贴330元/千瓦),储能项目收益率可观[3][24] - 上半年中国大储装机接近56吉瓦时,七八月份创新高,龙头企业份额扩大[3] 2 海外储能需求爆发 - 欧洲和美国大型项目经济性驱动繁荣,欧洲工商储市场预计持续高倍数增长[4] - 新兴市场(印度、巴基斯坦、中东)用户侧备电需求增加,工商储因缺电和收益率提升而增长[4] 3 储能电芯供需紧张 - 6月起户用储能电芯缺货,价格上涨延续至七八月份,大型储能电芯价格同步上行[5] - 8月储能电芯产量同比增速接近13%,企业开工率创新高,部分需外协生产[19] 4 新能源板块成为牛市主线 - 储能等新能源板块崛起,符合牛市规律(类似军工、电力设备等领涨历史)[7] - 反内卷政策催化资源品底部反转,资金流入涨幅较少但具催化板块(如新能源)[8] 5 化工行业景气度反转 - 反内卷政策导致产能扩张放缓,提高现金流和股息率,磷化工、电解液、铬盐等细分领域盈利提升[10][13] - 供给端受限(如全球铬盐因强致癌物排放限制)、需求旺盛,推升价格弹性[13] 6 锂电设备板块双重催化 - 2025年受EPS(国内下游扩产+海外电池厂扩产)和PE(固态电池技术变量)催化[14][15] - 先导智能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翻倍,海外扩产(LG、三星、大众、塔塔)拉动订单[15] 7 锂价强势上涨 - 碳酸锂价格从6万元以下回升,因澳矿停产、江西云母矿关停、盐湖供应扰动及宁德时代云母矿停产[18] - 需求旺季(8-10月)及供给扰动(宜春矿证照问题)支撑价格强势[18] 8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主流路线为三元正极,华友钴业为龙头;厦门钨业硫化锂技术领先(CVD法降本潜力大)[22][23] - 需关注工信部审厂、新资金拨款、下游G瓦时级订单等催化因素[17] 9 正极材料需求旺盛 - 钴价从15万元涨至27-28万元(刚果金限制出口),镍价上涨,磷酸铁锂排产增速显著[20][22] --- 其他重要内容 政策与市场机制 - 新能源全面入市(2025年底至2027年)推动储能配置需求,各省份政策跟进(如甘肃容量电价)[24] - 关税政策延续使储能出口保持韧性[19] 细分领域机会 - 海外PCS和运营商企业处于向上态势[6] - 钨价从十几万元涨至近30万元(国内配额降低导致供给变化)[23] - 钴中间品进口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刚果金2月底限制出口)[22] 数据与估值 - 新宙邦估值约18倍(较低),振华股份2026年利润预测10亿元(对应10倍估值)[13] - 锂电设备股价底部徘徊4-5个月,中报业绩超预期后上涨[14] 风险与挑战 - 锂矿股盈利未完全兑现(股票周期领先商品周期)[21] - 正极材料受金属涨价压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