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产业链供需梳理
2025-09-09 10:37

锂电产业链供需梳理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涉及范围 * 锂电产业链 包括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三元) 主材环节(负极 电解液 隔膜) 锂电铜箔[1] * 涉及企业包括宁德时代 中创新航 比亚迪 邦普 裕能 万润 德方纳米 龙佰科技 协鑫能科 万华化学等[25][26][27][28][31][32][34] 全球新能源车市场 * 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 但保持增长 中国市场渗透率超50% 增速趋缓 欧洲市场受碳排放政策推动增速12%-15% 美国市场受政策影响下半年或将下滑[1][3] * 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速中国约27% 欧洲12%-15% 美国为负值[3] * 2025年至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9%[3] 锂电池产量与结构 * 2025年全球动力 储能及消费类电芯总产量约2TWh 三元电芯占比66% 磷酸铁锂电芯占比34%[1][4] * 中国市场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高达82% 海外市场目前仍以三元电池为主[1][4] * 到2030年 铁锂动力电芯预计达1,400 GWh 三元仅362 GWh[9] 储能市场 * 2025年全球储能需求量约509GWh 到2030年将超1,000GWh[3] * 2025年国内储能需求占比46% 欧洲和北美有显著增长 欧洲户储与大储需求比例近1:1 美国以大储为主 中国90%是314需求(注:原文如此,可能指特定型号或应用) 大储仅占10%[3] * 2025年储能领域增长迅猛 2026年储能与动力合计产量预计增长15% 储能从500 GWh增长到585 GWh[8] * 预计2026年全球储能市场增速约20% 2025年美国市场抢装透支明年需求[21] 动力电池市场 * 2025年动力电池市场经历显著波动 受主机厂库存和政策变化影响 第二季度环比增速放缓 第三季度传统淡季需求减弱 8月起政策支持备库增加 产量维持高基数[6] * 三元电池产量保持稳定 主要配套中高端车型 铁锂电池需求显著增加[7] * 未来增长点在商用车领域 尤其是纯电重卡 平均单车带电量约600度 相当于11辆乘用车需求量 下半年渗透率预计达50%以上[17] 供需与开工率 * 动力领域以销定产 库存稳定 一线企业开工率超90% 二线企业通过商用车弥补份额[10] * 储能领域 美国关税从125%降至10%后海外需求激增 自5月以来库存持续下降 CR5 CR10开工率近100% 行业整体开工率约84%[10] * 储能市场集中度下降 CR5为68% CR10为89% 动力市场高集中度保持不变[11] 价格走势 * 铁锂价格更多依赖长单结算 与碳酸锂价格联动 碳酸锂降价使其价格逐渐下降[12] * 动力电芯价格未如预期上涨 因乘用车市场竞争激烈 二三线厂家低价策略保证产量和开工率[13] * 储能电芯价格从2025年5月 6月开始 因供需紧张及碳酸锂价格上涨而涨价 预计未来由供需关系主导[14] * 储能系统定价未跟随电芯涨幅 国内项目处于低价竞争状态 价格不断下降[15] * 三元电池定价体系复杂 公式联动涉及更多元素 价格主要受上游原材料影响 欧洲市场需求影响显著[16] 主材环节供需 * 负极材料供需过剩 2025年产量227.16万吨 2026年251.17万吨[18] * 电解液产量与动力增速相近 2025年200万吨 2026年232万吨 有时出现紧平衡状态[18] * 隔膜严重过剩 2025年267.07亿平米 2026年315.23亿平米[18]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压力[2][34] * 高压实产品溢价能力提升 四代产品市场份额扩大[2][29][30]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主要分为固相法(磷酸铁法 草酸亚铁法 铁红法)和液相法[22] * 最新一代磷酸铁锂材料实际能量密度已提升至160毫安时每克[23] * 价格优势明显(约3万多元一吨 三元材料超十几万元一吨)[23] * 2024年上半年CR5市占率61% 全年降至56% 因中小型企业以低价进入市场抢占订单[27] * 四代产品占比从2025年1月的7%增加到8月的11%[29] * 仅四代淘汰亚铁法 磷酸铁法四代及三代半工艺可实现盈利[31] * 铁红法成本最低 可实现盈利 适合生产高压实材料[32] * 行业倡议反内卷停止无序竞争 但产能过剩严重 小厂仍扩建产能[34] * 高压实与中低压实产品溢价能力差距大 四代引导售价从上半年19,000-20,000元/吨提升至下半年22,000元/吨[35] * 加工费持续走低 行业价格波动主要受碳酸锂影响[36][37] * 出口限制政策收紧 对高端材料出口管控更加严格[38] 锂电铜箔 * 2025年全球锂电铜箔产能约170.5万吨 中国占141.4万吨(83%)[40] * 行业经历快速扩张 2022年产能75万吨 2023年117万吨(+56%) 2024年161万吨(+38%) 2025年171万吨(+6%)[42] *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集中 2024年前十大企业产量占比80%[43] * 采用"M减一月"定价方式 难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44] * 行业挑战包括快速扩张导致严重过剩引发价格战 以及原材料采购风险高 加工费从7万元/吨降至1.8万-2万元/吨[46] * 未来发展趋势是轻薄化 4.5微米和5微米市场份额将增长[47][48][49] * 降低铜箔厚度可提升能量密度并降低成本[48] * 预计到2030年全球产能达209万吨 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提升至60%-70%以上[50] * 2024-2026年行业存在明显过剩 2027年起缓解 2030年供需趋于平衡[51] * 铜箔企业收入不会因单瓦时耗用量下降而受影响[52]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中国半导体产能预计达2,355万吨 比2024年增长50%以上 主要得益于商用车增量及小米汽车交付[24] * 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海外磷酸铁锂产能 预计到2028年中国海外总产能可达60万吨[28] * 磷酸铁锂材料的真实密度基本在1.0到1.1之间[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