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钙钛矿行业研究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一 行业趋势与技术发展 * 钙钛矿组件呈现叠层化和大尺寸化趋势[2] * 叠层电池效率从24%-25%提升至26%-27%[3] * 单结电池面积从0.72平米增大至2.82-2.88平米 效率从18%提升至接近21%[3] * 柔性组件数量明显增加 应用于消费级场景如帐篷光伏组件、车衣等[3] * 应用领域从传统电站、BIPV、CIPV扩展至便携式光伏及物联网领域[3][4] * 叠层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 效率上限远高于单结电池 可达44%[12] * 钙钛矿与晶硅叠加是主要方案 TOPCon路线因性价比高被看好[3][12] * 四端叠层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成为主流 两端叠层存在技术突破可能[13] 二 头部公司布局与进展 * 协鑫光电计划2025年建设500MW产线 2026年底启动另一条500MW产线 并考虑扩建3GW到5GW以上大基地[5] * 协鑫光电目标组件效率27% 量产效率提升至26% 售价预期约每瓦2元人民币[2][5] * 捷电光能拥有300MW大规格产线 单结组件效率达17.44% 叠层组件展品效率为26.8%[2][5] * 宁德时代重点推动现有产线的叠层升级改造[5] * 京东方建设300MW大版型产线 产线兼具刚性和柔性 目前交付效率为17.6%[2][5] 三 设备与材料成本 * 设备采购市场稳步推进 G瓦级产线客户倾向于分段购买设备[2][6] * 设备价值约9-10亿元/GW[2][6] * 头部厂商初期倾向于采用进口设备以保证稳定性 部分环节如ALD已开始国产替代[3][9] * 目标未来3-5年内将单GW投资从9-10亿元降至5亿元左右[3][10] * 辅材中FTO玻璃占比最高 达30%以上 因耐高温和成本优势优于ITO玻璃[2][6] *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 FTO玻璃单瓦成本有望降至0.5元以下[3][8] * 其他材料成本占比基本不超过8%[8] 四 制造工艺与挑战 * 钙钛矿层的沉积是最困难的工艺难点[11] * 其次是电子传输层 需确保致密均匀且不发生脱落[11] * 钝化层制备是一大挑战 目前多采用蒸镀工艺[11] * 核心工艺解决后 单结电池效率有望从当前19%-20%提高到22%-23%[11] 五 行业发展预期与催化因素 * 预计2026年成为行业关键年份 头部厂商扩产和新玩家加入将推动快速发展[2][7] * 需重点关注协鑫光电G瓦级产线效率、捷电光能量产稳定性及FTO玻璃成本下降情况[2][7] * 大规模投资可能在头部厂商数据获普遍认可后加速 时间点预计在2026年左右[2][7] * 核心催化因素包括跨界龙头进展、金硅厂商对两端叠层的推动力度 以及头部创业公司从100MW到3-5GW阶段的数据表现及扩产速度[14] 六 产业链相关公司 * 设备环节关注整线供应商金山清机、吉家伟创 以及狭缝涂布技术企业曼恩斯特[15] * 激光领域关注杰普特与德龙激光[15] * 材料环节关注TCO玻璃供应商金晶科技、耀皮玻璃 以及卤化物供应商博彦股份[15] * 上市公司杭州科林已拥有100MW产线并推出单结与叠层产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