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行业 特别是全固态电池领域[1] * 研究机构为野村国际[5][6] 核心观点与论据:材料 * 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的主流路线从氧化物/聚合物转向硫化物 因其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2] * 硫化物电解质的关键瓶颈在于硫化锂的供应 其生产在纯度与成本之间存在权衡[2] * 正极材料使用相对成熟的高镍三元材料 负极材料可能从硅碳复合物演进为锂金属[2] * 全固态电池电芯成本估计超过每瓦时4元人民币 其中电解质成本占比40% 负极占比22-25% 正极占比18%[2] 核心观点与论据:设备与制造 * 电极制备前端工艺将从湿法转向干法 以减少硫化物电解质的水解[3] * 叠片工艺将取代卷绕工艺 并增加等静压工艺以改善层间接触 但目前实现约300兆帕压力下的均匀厚度仍具挑战[3] * 软包电池形态是首选 因其能实现更高能量密度且固态电解质体积膨胀更小[3] * 当前阶段全固态电池生产的单位设备支出估计为每吉瓦时3.5亿至4亿元人民币[3] 核心观点与论据:竞争格局与商业化前景 * 全固态电池的材料供应和制造工艺仍不成熟 多数厂商处于试生产阶段[4] * 样品电池容量较低(如20-30安时) 能量密度约350瓦时/千克 在性价比上与传统锂离子电池或半固态电池相比缺乏竞争力[4] * 全固态电池存在充电速率较慢和循环寿命较短等缺点 在某些下游应用中面临挑战[4] * 全固态电池技术达到大规模生产仍需时间 国内设备商已具备干法电极制备和等静压叠片机等核心设备的生产能力 但国产等静压叠片机性能仍较差[4] 其他重要内容 * 该纪要为专家电话会议的关键要点总结 基于2025年9月10日的讨论[1] * 文件包含详细的分析师认证与免责声明[7][8][9]
全固态电池专家电话会议要点-China EV batteries_ Takeaways from ASSB expert call
2025-09-15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