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成本与市场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煤炭行业(动力煤与焦煤)[1][12] - 公司:神华、中煤、陕煤、兖矿港股、电投能源、晋控潞安、平顶山等[3][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成本变化趋势 - 煤炭行业加权平均吨煤销售成本和完全成本显著上升 2024年加权平均吨煤销售成本为300元 同比下降2% 加权平均吨煤完全成本为380元 同比下降3% 但与2015年相比累计增长近50%[1][2] - 成本上升主要受煤价上升 前期亏欠成本弥补及政策推动影响[1][4] - 矿井前期建设单位投入显著增加 单吨成本从七八百元提升至约1500元[8] - 2023年以来由于煤炭 钢材 电力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以及降本增效措施推进 煤炭整体成本有所下降 但绝对水平仍高于"十三五"时期[8] 生产成本构成 - 煤炭生产成本构成中 人工成本占比最高(32%) 其次是其他项目(30%) 原材料(14%) 折旧(12%)和安全费用(接近10%)[1][9] - 2024年各项加权平均成本中 人工最高接近单吨100元 其次是其他项目90元 原材料40元 折旧35元[9] - 人工和折旧是过去十年累计涨幅最大的刚性因素[1][10] 刚性成本与弹性成本 - 弹性成本:从价计征的资源费(如资源税) 运输费用 临时劳务费用[4] - 刚性成本:职工薪酬及福利 设备及安全投入 政策相关支出[4][5] - 人工成本刚性抬升 难以逆转 国央企为主的企业结构使得压降工资成为降本增效最后考虑的选项[10] - 折旧因单吨矿井建设成本系统性提高及安监力度加大导致产量下降而被动抬升[10][11] - 安全费标准从每吨30元提升至50元 推动整体安全费用上涨[11] 动力煤与焦煤成本差异 - 动力煤过去十年样本企业单位平均涨幅约40% 低于全行业平均50%的涨幅[12] - 焦煤由于开采条件复杂且人员负担重 过去十年平均涨幅超过100%[12] - 2024年动力煤完全成本约350元/吨 焦煤完全成本达600元/吨 焦煤现金成本达530元/吨 同比涨幅5-6%[12] - 动力煤多为露天矿井 波动较小[12] 区域成本差异 - 各省份间生产成本差异显著 东部地区增速最快 主产区增速相对较低[1][13] - 山东和江苏等东部地区复合增速最快 山西 陕西 河南等主产区复合增速相对较低但仍达到5%左右甚至更高[13] - 2024年河南省吨煤完全成本最高达430元左右 内蒙古最低仅250元左右 两者差距超过100元[1][13] - 动力煤和焦煤的边际成本主要集中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省份 如河南 安徽和贵州 河北和山西位于成本曲线左侧[16] - 河南 山西和山东的单位成本复合增速最快 过去十年复合增速达到10%至11%左右[16] - 中东部省份如河南 山东 贵州和江苏等地的焦煤边际成本较高且增速明显 动力煤方面内蒙古具有最显著的成本优势[16] 煤价底部支撑 - 动力煤价格在600元/吨附近存在重要底部支撑[1] - 港口动力煤完全成本支撑接近600元/吨 现金成本支撑约550元/吨 与2025年上半年市场底部价格相符[3][17] - 底部支撑由需求韧性 供给刚性 生产运营固定开销及政策市场调节机制共同决定[1][7] - 需求韧性与供给刚性:国内需求维持韧性增长 供给端主产地产能衰减及进口空间有限[7] - 生产与运营固定开销:职工薪酬 安全设施维护等刚性开销[7] - 政策导向与市场调节机制:政府调控措施及市场自我调节机制[7] - 不分煤种完全成本90%分位对应平均约423元/吨 现金成本大约在350元/吨左右[17] - 动力煤完全成本在370至420元/吨之间 现金成本为330至370元/吨[17] - 坑口到港口运费大约200元/吨[17] - 焦煤实际炼焦精煤完全成本大约1160元/吨 现金成本约1082元/吨[18] 公司稳定性与投资建议 - 上市公司整体稳定性优于发债集团 大型龙头企业如神华 中煤 陕媒等业绩稳定性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波动时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3][14][15] - 看好困境反转及反内卷主线下投资性价比[3][19] - 推荐兖矿港股 电投能源 晋控潞安和平顶山等弹性标 中煤 神华及陕媒等随着价格中枢系统性抬升也值得持续关注[19] 其他重要内容 - 通过分析52家国内煤炭企业数据 总样本涉及自产煤销量占全国总量约50% 具有较强代表性[2][6] - 2017年政府去产能重心转向结构性去产能 加速产能置换 2021年因供应紧张 发改委敦促企业加大保供力度[4] - 2017年和2021年秦皇岛港动力煤市场均价分别为610元和1030元 同比大幅增长33%和80%[2]
中国煤炭成本十年变迁:刚性抬升重塑安全边际
2025-09-15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