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锂电产业链 包括动力电池 储能 上游锂资源 中游材料(六氟磷酸锂 隔膜 铁锂 负极)及锂电设备[1] * 涉及公司包括头部电子厂 二梯队电池企业 宁德 永新 赣锋天奇 中矿 永新 盐湖 藏格 联赢激光 银河科技 C链 先汇 联影等[2][4][12][14][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需求端 * 2026年锂电产业链需求乐观 头部电子厂订单指引接近50% 即使剔除泡沫化订单量 预计最终达到30%以上概率存在 国内二梯队电池企业给出50%以上出货指引[2] * 储能市场最超预期 2025年初以来海外新市场储能增长翻倍以上 预计海外储能市场维持50%以上增长 国内多省份出台容量电价政策 驱动订单和需求增长[3] * 动力电池市场中 重卡市场2025年预计翻倍增长 2026年维持高增速 结构从封闭路段向干线切换提升单车带电量 欧洲市场2025年碳排放考核下实现30%增长 预计2026年增速20-30% 国内乘用车单车带电量提升明显 高端车型达100度 中低端EV占比提升支撑总体需求[1][5] * 2026年终端需求预期上调 供给增速预计20-25% 供需维持相对平衡[11] 供给与价格 * 六氟磷酸锂现货紧张 若需求增速超30% 新增产能可被消化 新产能规划需一年到一年半时间 存在缺口窗口期 价格可能有较大弹性[6] * 隔膜供给刚性强 设备订购需一年时间 2026年不会短缺但压力减小 价格和盈利有望修复[6] * 铁锂与负极环节结构性紧缺持续四个季度以上 大型公司满负荷生产 中小企业扩散生产能力 总体涨价难度大 但新产品 新基地及出口盈利可期[6] * 碳酸锂价格自2025年7月供给端扰动修复 中枢约7万元/吨 相对于2025年成本曲线合理 全行业约15%利润率 现金成本亏损比例约10%[9][10] * 2026年锂价或区间震荡 若出现超预期补库行为可能带来阶段性和季节性价格上行[11] * 宜春供给扰动验证资源端弹性供给潜力[11] 投资潜力 * 六氟磷酸锂具有最大边际变化和弹性潜力 其次是隔膜等供给刚性环节[7] * 从估值和确定性角度看 电池 铁锂 负极相关标的更具吸引力 估值匹配且有业绩上升空间[7][8] * 上游锂资源短期有绝对收益空间 但相比中游弹性偏弱因资本开支低迷 长期看确认价格底部后量增成长可重估 具备其他金属布局的公司随新投产品种放量有上修空间[12] * 固态技术催化设备先行 具备等电压技术储备或相关设备出货能力的企业弹性大 盈利空间高 低估值下变化空间更大[4][17] 设备与非锂电业务 * 2025年锂电设备招标体量预计达200-300GW 需求端改善明显 海外市场如东南亚和日韩电子厂释放订单 欧美国内电池厂出海趋势提供支持[13] * 非锂电业务如3C 电动重卡 电动汽车 激光设备及电子烟等领域发展迅速 为设备公司提供显著支撑 例如联赢激光3C钢壳电池焊接设备订单增长明显 银河科技电子烟业务订单体量增长较大[14] * 二线电视厂订单乐观 2025年上半年主要企业订单增长超过50%甚至翻倍 全年维持50%甚至翻倍增长预期有望达到 2026年海外需求 储能和非锂电业务叠加效应明显 订单释放信号确定性较强[15][16] * 机械领域设备环节整体表现良好 固态技术布局为未来发展提供可能性[18]
锂电:重视需求预期上修、供需拐点提前的潜在弹性
2025-09-15 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