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传统制造业(钢铁 煤炭 建材 玻璃 玻纤 水泥 焦炭 氟化工 有机硅 化纤 钛白粉)和新兴制造业(光伏 锂电 新能源汽车 互联网电商 集成电路制造 安防设备制造 电磁化学品 逆变器)[1][5][6][11][15][18] * 公司层面提及申万分类的157个行业上市公司 作为底层供给侧跟踪框架的数据基础[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反内卷政策于2024年7月提出 2025年二季度加速推进 旨在解决传统和新兴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1][4] * 当前处于第三轮产能周期下行期的末期(自2021年下半年起已近4年)各行业分化明显[2] * 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相比 本轮涉及行业更广(新增光伏 锂电 新能源汽车 互联网电商等)成因更复杂(传统行业因房地产需求不振 新兴行业因地方政府产业竞争和新玩家涌入)[5] * 评估行业表现需关注三个指标:工业增加值(量) PPI(价格)和产能(气泡大小)[6] * 部分传统行业(如黑色金属 建材)已量价齐跌 而新兴行业(如新能源汽车制造)则面临以价换量的负循环[6] * 本轮政策更多以行业自律为主(各行业协会和工信部牵头)约束力较弱 产能去化斜率将更为平缓[8] * 需求背景与上一轮不同 缺乏类似棚改货币化的强需求刺激 需配合需求侧动作[7][8] * 行业走出内卷竞争有三条路径:政策催化正常周期行业盈利 打破以价换量行业的负循环 需求好转后通过制度约束避免再度内卷[9][10] * 价格是最核心的跟踪指标[10] 其他重要内容 * 构建了基于157个申万行业的供给侧跟踪框架 从当前供给能力(产能利用率 库存)和供给变化趋势(资本开支)等维度筛选关键指标[12] * 评估行业表现需关注三个维度:企业参与意愿(亏损企业数量占比 利息保障倍数) 长期坚持能力(集中度变化趋势 国企数量占比) 产能去化阻力(资本开支 政府补助力度变化趋势)[11] * 通过资本开支结构和盈利状况(毛利率 亏损企业数量占比)推断行业扩张激进程度[13] * 筛选供给底部行业的方法:要求低产能利用率 低库存和低资本开支(过去10年分位数处于3分点以下)[14] * 供给底部行业进一步区分拐点左侧(盈利极度恶化需出清 如建材 普钢 水泥 钛白粉 化纤 有机硅)和右侧(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边际好转 如仿生化学品 玻璃玻纤 氟化工 逆变器 化学制药 纺织家纺 电磁化学品 集成电路制造 安防设备制造)[15][16][17][18] * 新能源链中的一些细分方向仍处于左侧但进入中后半段[16] * 中药领域处于左侧最后半段[17]
研究框架培训:反内卷研究框架
2025-09-18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