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大中华区半导体行业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供应链[1][2][6] * 公司覆盖广泛 包括台积电 联电 世界先进 日月光 京元电子 世芯 创惟 旺宏 华邦电 群联 南亚科 兆易创新 联发科 谱瑞 奇景 矽力杰 扬杰科技 中微公司 北方华创 华海清科 盛合晶微 华虹半导体 中芯国际 复旦微电 安路科技 艾为电子 晶晨股份 全志科技 瑞芯微 澜起科技 乐鑫信息 圣邦股份 思瑞浦 韦尔股份 卓胜微 斯达半导 新洁能 华润微 士兰微 华大九天 概伦电子 广立微等[6][7][8][29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观点上调至具吸引力 偏好AI半导体超过非AI半导体 预期行业将进一步重新评级 关税和外汇影响担忧已消退[2] * AI半导体需求重新加速 主要驱动力是生成式AI向半导体行业外不同领域扩散 科技产品价格弹性将刺激需求[6] * 库存天数下降是半导体股价上涨的积极信号 但AI对非AI需求的侵蚀导致下半年复苏是渐进的[6] * DeepSeek引发推理侧AI需求 但国产GPU供应是否充足存疑 NVIDIA B30的出货可能稀释国产GPU供应链份额[6] * 中国晶圆厂产能增加导致成熟制程代工和利基型存储器的下行周期延长[6] * 长期需求驱动因素包括技术扩散和科技通缩[6] * 逻辑和存储器周期出现脱钩 逻辑半导体代工利用率在2025年上半年为70-80% 尚未完全恢复 排除NVIDIA的AI GPU收入 2024年非AI半导体增长缓慢 仅为10%同比增长[30] * 存储器股价同比峰值领先于逻辑半导体 是逻辑半导体的领先指标[15][16] * 预计到2027年 AI半导体将占台积电收入的约34%[19] * 本十年内还将有3-4万亿美元的AI资本支出 AI半导体是主要增长动力[24] * 云端资本支出和AI半导体支出仍在增长 摩根士丹利云端资本支出追踪器估计2026年顶级CSP的资本支出接近5820亿美元 若包括主权AI NVIDIA CEO估计2028年全球云端资本支出将达到1万亿美元[104][106] * 得益于云端AI 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可能在2030年达到1万亿美元 供应链数据驱动的看涨假设是2025年云端AI半导体总潜在市场规模可能增长至2350亿美元[109][111] * 资本支出与EBITDA的比率自2024年以来可能飙升 资本支出强度也将迅速增加[117] * 主要CSP处理的月度令牌数量表明AI推理需求正在增长[120][122] * 在云端AI中 推理AI芯片的增长将超过训练芯片 定制AI芯片的增长将超过通用芯片[101][103] * 边缘AI半导体 推理AI半导体和定制AI半导体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分别为22% 55%和39%[103] * 台积电预计2025年生产510万颗芯片 全年GB200 NVL72出货量预计达到3万套[132] * 考虑到NVL72服务器机架的瓶颈 台积电可能到2026年将CoWoS产能扩大至每月9.3万片[135] * 台积电将在2025年将CoWoS和SoIC产能翻倍 但预计2026年扩张将减速[138] * 2026年AI计算晶圆消耗可能高达180亿美元 NVIDIA占大部分[143][145] * 2026年HBM消耗量预计达到240亿Gb[148][150] * 总拥有成本分析显示 ASIC在与GPU的对比中仍具竞争力[175][177] * 边缘AI尚未大规模兴起 面临功耗 处理能力与内存 成本 外形尺寸和杀手级应用五大关键障碍[181][182] * 晶圆对晶圆堆叠技术可能是提高带宽和降低功耗的关键解决方案 并可能降低AI功能的物料清单成本要求[187][190] * 预计到2030年晶圆对晶圆堆叠产品的总潜在市场规模为60亿美元 对于利基存储器厂商意义重大 基准情景下假设2025年至2030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57%[191][193] * 中国在汽车芯片领域供应不足 全球汽车芯片由欧盟 日本和美国厂商主导 大中华区总供应占比不到5% 而中国电动汽车普及率领先于全球平均水平[204][206] * 预计自给率将从2024年的15%升至2027年的28% 但在不同领域自给率不均 在功率分立器件 ADAS和MCU领域看到机会[209][213] * 对后端设备持积极看法 但对中国的封装测试代工厂持谨慎态度[216][218]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组合建议 增持AI领域的台积电 世芯 创惟 联发科 京元电子 日月光 奇景 中微公司等 以及受AI波及效应的存储器领域的华邦电 群联 南亚科 兆易创新 旺宏等 对智能手机/眼镜 中国半导体设备 特种半导体领域的部分公司也持增持观点 对联电 祥硕 世界先进 稳懋 谱瑞等持减持或中性观点[6] * 提供了详细的估值比较表 涵盖代工 后端 存储器 整合器件制造和半导体设备等多个子行业的大量公司 包括市盈率 每股收益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市净率 股息率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等指标[7][8] * 关键投资辩论 AI专用集成电路此次能否成功[9] * 专用集成电路板块的市盈率曾超过NVIDIA 随后与NVIDIA一起被下调评级[11] * DDR4短缺将持续到2026年下半年 NOR Flash低密度产品供应不足将持续到2026年 SLC NAND将出现两位数百分比的供应短缺[34][39] * 详细对比了中国国产GPU与NVIDIA产品的性能参数 以及华为CloudMatrix 384与NVIDIA NVL72的系统级对比[53][56] * 预计2024年中国GPU自给率为34% 到2027年将达到39% 本地GPU收入在2027年可能增长至1360亿元人民币 由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产能推动[61][65] * 跟踪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情况 2025年7月进口增长反弹至同比增长10% 来自荷兰的半导体光刻设备进口在2025年7月略有上升[82] * 对比了中国和美国GPU的现货价格[88] * 详细列出了各大云服务提供商的定制芯片项目规划图[164] * 提供了AWS Trainium和Google TPU的详细出货量预测[168][171] * 列出了大中华区汽车半导体的三个关键投资领域 包括功率半导体 自动驾驶芯片和MCU 并给出了具体的公司标的和投资理由[214][215] * 提到了NVIDIA与联发科合作推出Windows on ARM AI PC芯片 以及联发科与Meta合作为其下一代AR智能眼镜开发定制芯片[223][225] * 碳化硅方面 6/8英寸价格进一步下跌 而AR眼镜和AI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驱动力 SiC在电动汽车中的渗透率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45%[232][236]
全球人工智能供应链更新;亚洲半导体的关键机遇-Greater China Semiconductors Global AI Supply Chain Updates; Key Opportunities in Asia Semis
2025-09-22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