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情况 * 中煤能源是中国中煤集团旗下的一家央企,持股比例约57%,2008年在A股上市,并拥有上海能源62%的股份,业务涵盖煤炭生产贸易、煤化工、发电及装备制造四大板块[6] 核心业务与产能 * 公司以动力煤为主,占比超80%,主要矿区位于山西、内蒙古和陕西,控股产能1.63亿吨,权益产能1.45亿吨,平朔矿区占比62%[2][7] * 动力煤占比86%,炼焦煤占14%[7] * 参股矿井包括中天合创、河草沟和华晋焦媒,总计3,200万吨[8] * 两个新建矿井预计于2026年投产:礼毕无烟媒(400万吨)和苇子沟动力媒(240万吨),大海则二期正在规划中[8] 销售结构与成本控制 * 动力煤销售以长协为主,占比80%,稳健性极高,在上半年美债下行期间仍保持较好履约率[2][9] * 自产煤销售成本同比下降10%至263元/吨,降本增效显著[2][9] 业绩与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业绩将达约165亿元,当前市盈率约10倍,股息率3.3%[2][5] * 公司通过降本增效实现业绩平滑,展现出行业领先的稳定性和成长性[2][5] * 市净率(PB)为0.91,处于破净状态,市盈率(PE)约为10倍,显著低于同行业的神华(15-16倍)和陕煤(10-23倍)[14] * 分红率约为35%,显著低于其他主要煤炭企业,如神华的75%和一些地方国企龙头企业60%的水平[15] 业务发展前景 * 低成本矿井产能占比提升,在建矿井提供成长动力,高效产能改善矿井结构,降本增效确保业绩稳定[2][10] * 随着2022年底大海子煤矿投入生产,公司低成本矿井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李咀北至沟煤矿和大海则二期项目的投产将继续推动新型智能化矿井占比上升[10] * 后备资源充足,在当前煤价下行期,公司表现稳中略带弹性,业绩保障较高[10] 镁化工业务 * 具备一体化上下游产业链优势,有助于平抑周期性波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2][11] * 主要产品包括甲醇、聚烯烃、尿素和硝铵等,具备规模效应,甲醇年产能313万吨,聚烯烃184万吨,硝铵40万吨,尿素175万吨[11] * 陕西榆林二期项目及鄂尔多斯液态阳光项目在建,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并预计在2026年陆续投产[11] * 随着煤价下跌,公司镁化工项目毛利有所抬升,对整体业务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1] 电力业务 * 电力业务规模较小,仅有两个在建煤电厂,总装机容量2000兆瓦[12] * 集团拥有更大规模的电力装机容量,包括5,057万千瓦控股电力装机,其中4,361万千瓦为煤电装机[12] * 如果集团将更多电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形成煤电、镁化工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12] 资产优化与减值 * 自2024年以来,公司在降本增效方面表现领先,全行业成本降幅显著[13] * 通过积极进行资产优化消除历史包袱,大规模资产减值计提已基本完成,从2023年开始减值显著减少[13] * 资产结构得到充分优化,为未来估值修复提供空间[13] 行业环境与政策 * 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煤炭行业的供需格局正式结束了自2023年以来的下行周期,进入逐步上行的阶段,需求方面超出预期,供给侧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明显收缩[3] * 动力煤成为推荐重点,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动力煤都受益最大[3] * 中国神华在2024年提出千亿集团资产收购方案,是近年来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作为仅次于中国神华的第二大央企,中煤能源未来拓展空间值得期待[4] * 自2023年起,国资委将中央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由"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并提出"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体现了对央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包括资产优化、降本增效以及提高分红等方面[16] 投资价值与配置建议 * 中煤能源在推荐序列中排名前三,显示其重要性和潜力[4] * 由于80%的长协占比,其业绩稳定性强,下行风险可控,相比神华,中煤更具弹性,拥有约14%的炼焦煤,这部分业务能够贡献向上弹性[17] * 中煤积极降成本,安全储备提供了较高成本储备项,因此未来降本空间也很大[17] * 伴随整个板块及煤价触底回升,中煤能源业绩稳健且带有弹性[17] * 在当前配置点上,维持对中煤能源重点推荐[19]
中煤能源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