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磅深度:Robotaxi正重塑汽车出行市场
2025-09-26 10:2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行业,属于汽车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领域[1] * 涉及的公司包括:小鹏汽车、地平线、曹操出行、小马智行、Momenta、元戎启行、黑芝麻、北汽、广汽、滴滴出行、如祺出行、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特斯拉、Waymo、Uber等[5][33][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市场前景与空间 * Robotaxi是AI投资的重要应用场景,未来1-2年内将成为巨大的市场机会[1][2] * 预计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达到800亿元,到2035年增长至7,000亿元[3][11] * 供给端假设2030年保有量达50万台,到2035年达250万台[3][11] * 中国C端私人载客汽车市场年总成本约为10万亿元,而汽车共享出行市场规模仅为其1/12,Robotaxi市场空间巨大[1][10] 2 商业模式与产业变革 * Robotaxi时代商业模式将分为智驾技术、车辆生产、车辆管理及用户运营四个部分[8] * 商业模式实现人车共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8] * 产业链分为两类:一类是垂直一体化(如滴滴千里),另一类是多角色合作(如小马文远和萝卜快跑)[9] * 从网约车到无人驾驶时代,各角色收入占比基本持平:算法供应商占比50%,运营平台30%,汽车租赁公司20%[12] 3 估值方法 * Robotaxi估值应采用创新方法,核心在于智能体的创收能力,即保有量和智能体能力等级[3] * 单台Robotaxi在国内至少值300万元市值,在美国更高,随着能力上限提升,估值可能进一步上修[4] * 估值不再以流量为核心指标,而是参考能力等级进行估值[12][35] 4 技术可行性 * L4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目前采用端到端VOM或VOL架构[28] * Robotaxi采用多传感器融合(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实现全天候全场景感知[28] * 自动驾驶套件量产成本不断下降,例如萝卜快跑从第五代到第六代车型,整车成本从48万元降至20.5万元[32] * 单辆Robotaxi所需算力基本达到1,000~2000 TOPS[32] 5 政策可行性 * 自2021年自动化分级标准出台以来,自动驾驶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国家明确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可以用于运输经营活动[28] * 2026年前,将搭建统一公用的"车路云"一体化体系标准,目前已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试点应用项目[28] 6 竞争格局演变 * 汽车共享出行市场经历了三轮迭代:定点车、巡游车、网约车,目前正进入Robotaxi时代[6] * 网约车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滴滴出行占据70.4%的市场份额,聚合平台订单占比稳定在25%至30%,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50%[3][22][24] * 聚合平台的发展为二线网约车平台(如曹操出行)提供了机会,曹操出行85%的GTV来自聚合平台[26] 其他重要内容 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投资机会重点关注软件,其重要性大于硬件[5] * 在现有H股标的中,小鹏汽车、地平线和曹操出行是最佳组合[5] * 应关注小马智行回港股及Momenta、元戎等新标上市机会[5] * 硬件方面,芯片公司(如地平线、黑芝麻)及整车级别代工企业(如北汽、广汽)具有较大弹性[5] 2 历史发展对比 * 网约车并未显著提升城市出行意愿,主要取代了巡游出租车的份额,而没有明显扩大整体城市客运量[14] * 巡游车定价由政府主导,网约车融合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以后者为主[13] * 巡游出租汽车市场格局分散,以市为经营边界,受政策壁垒和地方财政因素制约[18] 3 成本与盈利前景 * 中国C端私人载客汽车单公里出行成本高于共享出行实付价格[1][10] * Robotaxi行业成本下降,算力提升,在发达国家单车型毛利率表现良好,提供了较好的盈利模型支持[32] * 发达地区TAM(总可寻址市场)是中国市场的2.6倍,由于更少车辆保有量撬动更大TAM,因此具有更高优质度[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