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创新药 出海黄金时代,游到海水变蓝
2025-09-26 10:29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创新药行业,特别是中国创新药企的海外授权合作领域[1] * 涉及的公司包括跨国制药公司和中国创新药企[1][2] 跨国制药公司包括默沙东、BMS、阿斯利康、辉瑞、礼来、艾伯维、强生、赛诺菲、诺和诺德、罗氏等[1][2][3] 中国创新药企包括科伦博泰、华生制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3][9][14][18] 核心观点与论据:中国创新药出海驱动力 * 驱动力一:跨国制药公司面临巨大专利悬崖压力 MNC未来五年面临高比例专利悬崖,例如BMS收入占比高达69%,默沙东面临63%的专利悬崖[1][2] 为应对收入下降风险,MNC手握大量现金,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例如BMS和默沙东均拥有百亿美金现金储备[1][2] * 驱动力二: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和国际认可度显著提升 中国创新药临床数据质量显著提升,2025年ASCO会议上中国LBA占比达20%,总量达到73项[1][4][6] 中国在全球first-in-class药物中的占比已从个位数提升至19%[3][6][19] 这得益于2008年以来海外医学专家回国创业以及2015年后临床试验质量提升措施[3][6] * 驱动力三:出海交易金额创下新高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BD首付款金额已超过50亿美金,总交易额超过600亿美金,超越去年全年[2][3][6] 核心观点与论据:重点领域发展趋势与合作机会 * 肿瘤领域:从PD-1加化疗转向下一代I/O加下一代ADC MNC在肿瘤BD中的重点是下一代I/O和ADC[1][2] 中国创新资产包括PD-1 VEGF、PD-1 IO2等[1][3] 潜在买家包括缺乏下一代I/O的阿斯利康,以及持续补强ADC的辉瑞、默沙东等[1][3] 默沙东将肿瘤布局分为免疫疗法、分子靶向及组织靶向三大块,其ADC管线预计在2030年代中期达到250亿美元[2][8][9] * 代谢领域:从单纯减重转向综合代谢管理 技术方向包括GLP-1、口服GLP-1以及减脂增肌[1][3] 礼来与Amgen的降钙素选择性激动剂一期临床数据显示其安全性较高,减重幅度与GLP-1相当,并显示出明显保肌效果[1][10] 潜在买家有诺和诺德、新进入者罗氏等[3] * 自身免疫领域:新兴靶点和工程学革新是重要方向 新兴靶点如STAR6以及工程学方向革新如双抗TCE Protect是重要方向[1][3] 华生制药将两款DLONE双抗体许可给赛诺菲,表明中国在该领域新机制探索中处于领先地位[1][14] 艾伯维需要加大布局以应对Humira等产品专利到期[17] 其他重要内容:未来展望与关键节点 * 未来交易与数据读出 2025年下半年可关注PD-1、VEGF、EGFR ADC、DL3 ADC等领域的BD机会,2026年可关注双抗ADC以及代谢领域的GGG加X等[2] 未来一年内,肿瘤、代谢、自免领域将有一批重要临床数据读出,包括PD-1 VEGFR、信达生物PD1 IO2、AML数据、I ran for protect数据等[18] * 中国药企的领先案例 百济神州在I ran for protect项目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已快速启动二期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年底公布一期临床数据[15] 默沙东的核心ADC资产包括来自科伦博泰BD的Chop ADC等[8][9] * MNC的合作策略 MNC应对专利悬崖的策略包括在优势领域应对危机、进入新领域、布局机会领域的小产品、探索新技术方向如小核酸、分子胶和核药等[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