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文档是兴证策略团队发布的《资金面研究框架》系列报告,内容详实,涵盖了A股市场主要资金类型的研究框架、历史表现、当前动态及未来展望。以下是根据要求整理的详细摘要: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覆盖广泛 包括金融 银行 非银金融 电子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食品饮料 汽车 通信 国防军工 公用事业 交通运输 石油石化 煤炭等[110][111][156][192] * 公司提及宁德时代 贵州茅台 美的集团 紫金矿业 立讯精密 新易盛 北方华创 恒瑞医药 中际旭创 招商银行 腾讯控股 小米集团 阿里巴巴 中芯国际等众多上市公司[166][168][176]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资金面研究的核心重要性 * 资金是最直接影响股市的因素 增量资金对市场走势与风格常常有着极强的指引[4] * 近年来各类机构资金对于市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其资金流入的可预测性更强 审美偏好较为明晰 资金研究的有效性有所提升[4] A股主导资金的变迁与市场风格塑造 * 2017-2019年 外资是主导资金 陆股通持股市值占全A市值比从0.35%升至0.65% 外资重仓前100指数相对万得全A的超额收益极为显著[20][23][25] * 2020-2021年 公募基金成为最大增量 偏股基金年度发行规模从2019年的约5000亿元爆发增长至2020年的超16000亿元 推动茅指数 宁组合取得显著超额收益[27][29][31] * 2021年 私募基金规模快速攀升 私募持股市值占比提升 助力塑造小高新风格 中证1000/沪深300比值从1.4升至2.0以上[32][34] * 2022年 增量资金锐减 市场陷入存量博弈 风格轮动加快[35][37] * 2023年 险资和量化私募资金强化哑铃型行情 一端是低估+红利 另一端是高成长+题材[39][42] * 2024年 ETF与险资作为主要增量驱动大盘价值风格 股票型ETF全年净流入1.01万亿元 其中宽基ETF净流入1万亿元 银行板块全年涨幅达34.49%[43][46][57][120] * 2025年 市场情绪活跃 私募 两融等高风偏资金加速流入 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规模和融资余额均显著提升[47][48] ETF市场的快速扩容与深远影响 * 规模迅猛增长 2024年末境内非货ETF资产净值达3.57万亿元 较2023年底接近翻倍 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 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52][53] * 资金流入显著 2024年股票型ETF净流入1.01万亿元 2025年继续大幅流入 投资者持续净申购是规模增长的重要贡献[55][56][67] * 监管大力支持 新国九条提及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 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ETF费率普遍调降[65] * 投资者结构变化 以证金汇金 险资为代表的配置型机构资金大幅增配股票型ETF 更偏好沪深300 上证50等大中盘宽基ETF及央国企主题 红利ETF[72][75] * 被动化趋势加强 2025Q2被动指数型基金持股规模达3.2万亿元 占偏股型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的57.00% 较2025Q1大幅提高2.18个百分点[105][108] * 影响市场生态 被动基金扩容助推龙头和红利风格取得超额收益 同时加剧了底层证券的价格联动性 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配对相关性提升[114][116][122][124] * 长期估值重塑 国内ETF市场聚焦大市值股票 高集中度的特征有望持续 长期利好大市值龙头个股的估值重塑[125] 主动权益基金(公募)的现状与行为分析 * 市场地位重要 截至2025Q2 公募基金占机构投资者比重达17.2% 是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128][129] * 规模增长模式 过去规模增长主要由新发驱动 存量产品大多净赎回 2025年6月新发市场改善 单月发行296亿元 为近年最大单月发行规模[135][136][141] * 仓位维持高位 2025Q2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小幅提升至85.97% 并保持高仓位运行[149][151] * 风格与行业偏好 善于把握产业趋势 2025Q2加仓通信 银行 国防军工 非银金融 传媒 减仓食品饮料 汽车 电力设备等 电子维持第一大重仓行业[152][154][159][163] * 个股集中度下降 2025Q2前10大重仓股集中度较一季度下降2.45个百分点[169][171] * 港股配置小幅提升 2025Q2港股仓位由19.08%提升至19.90% 加仓医疗保健业和金融业[172][175] 保险资金的配置动向与偏好 * 规模与仓位提升 2025Q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持有股票比例环比提升0.4pct至8.8%的历史最高水平 估算净流入约2000亿元 连续五个季度大幅增配股票[183][185] * 影响因素 包括政策监管 新增保费增速 资负匹配需求等 新国九条后入市趋势明显[186][190] * 风格偏好鲜明 高股息 红利属性显著 持有银行 公用事业 交通运输 通信等行业居前 前四大行业占比达67.7%[191][192] * 配置特征变化 2025Q2在保持红利底色的同时 配置扩圈至通信 食饮 汽车 传媒 有色 建筑装饰等广义红利资产 增持个股平均股息率达3.80%[193][195][19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Smart Beta ETF发展 全球Smart Beta ETF策略多样 2024年规模2.24万亿美元 但中国境内目前仍是红利策略一枝独秀 2024年底规模895亿元 未来成长 价值 自由现金流等策略指数ETF有望发展[96][98] * ETF国际影响力提升 中证A系列等新指数编制引入ESG理念 并考虑沪股通 深股通证券范围 旨在提升A股指数国际影响力 吸引外资通过指数化投资参与A股[90][93][94] * 国内ETF发展空间 截至2025Q2 股票型ETF持有A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达3.65% 相较于美国12.8% 欧洲10.0% 日本7.6%等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100][103] * 资金流入的估算方法 文档提到了估算各类资金流量的方法 例如通过ETF流通份额变化和成交均价测算净流入 通过保险运用资金余额和收益率估算险资净流入等 这些是进行资金面跟踪的重要技术细节[55][185]
兴证策略 :研究框架培训:资金面研究框架
2025-09-26 10:29